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三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大路社和大陆社,属青台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大灵人民公社,大路社取名东风大队,大陆社取名火箭大队;1970年两大队合并成为火箭大队,属关口区青台公社;1974年撤区并社,属大灵公社;1981年以所辖村名铺儿咀定名铺儿咀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关口区青台乡,原铺儿咀大队变更为铺儿咀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大灵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关口镇;2010年铺儿咀村更名为铺咀村至今。 |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三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跃一、跃二社,属青台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关口区青台人民公社,设立跃一、跃二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跃一、跃二两大队合并为飞跃大队,属大灵公社;1981年以所辖境内村名茄子铺定名为茄子铺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关口区青台乡,原茄子铺大队变更为茄子铺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大灵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关口镇至今。 |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三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新陆社,属江圳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关口区青台人民公社群光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属大灵公社;1981年以所辖境内村名孙家垸定名孙家垸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关口区青台乡,原孙家垸大队变更为孙家垸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大灵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关口镇;2010年行政区划时更名为孙家塆村至今。 |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三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金星社,先属江圳乡,后属青台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设立金星大队,属关口区青台人民公社;1974年撤区并社,属大灵公社;1981年以所辖境内村名张家坳定名张家坳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原张家坳大队变更为张家坳村民委员会,属关口区青台乡;1988年撤区建乡属大灵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关口镇;2010年由张家坳村更名为张坳村至今。 |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二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五一、新生社,属林安、谈坳两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关口区大灵人民公社,设立五一、新生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五一、新生两个大队合并为星火大队,属大灵公社;1981年以所辖境内庙名大王庙定名为大王庙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关口区大灵乡,原大王庙大队变更为大王庙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大灵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关口镇至今。 |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二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大陆社,属青台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设立火箭大队,属关口区青台人民公社;1974年撤区并社,属大灵公社;1981年以所辖境内地片名余坳定名余坳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原余坳大队变更为余坳村,属关口区青台乡;1988年撤区建乡属大灵乡;2001年撤乡建镇属关口镇至今。 |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二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旭光社,属白洋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设立旭光大队,属青台人民公社;1974年撤区并社,属大灵公社;1981年以所辖境内村名神仙冲定名神仙冲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关口区青台乡,原神仙冲大队变更为神仙冲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大灵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关口镇至今。 |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二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跃前社,属白洋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青台人民公社,设立跃前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属大灵公社;1981年以所辖境内山名黄龙尖定名为黄龙尖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关口区青台乡,原黄龙尖大队变更为黄龙尖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大灵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关口镇至今。 |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三区;1956年农业合作社时,成立星光社,属白洋河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青台人民公社,设立星光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属大灵公社;1981年以流入境内的白洋河名定名为白洋河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关口区青台乡,原名称白洋河大队变更为白洋河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大灵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关口镇至今。 |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三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先锋社,属青台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设立先锋大队,属关口区青台人民公社;1974年撤区并社,取名卫星大队,属大灵公社;1981年以所辖境内庙名二圣庙定名二圣庙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关口区青台乡,原二圣庙大队变更为二圣庙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大灵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关口镇至今。 |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二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建新社,属青台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设立建新大队,属关口区青台人民公社;1974年撤区并社,属大灵公社;1981年以所辖境内地片名八卦门定名八卦门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关口区青台乡,原八卦门大队变更为八卦门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大灵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关口镇至今。 |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北乡;民国时期属第三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百胜社,属三店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大灵人民公社,设立百胜大队;1981年以所辖境内地名三店定名三店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关口区三店乡,原三店大队变更为三店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三店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关口镇至今。 |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二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红心、解放社,属豹龙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设立红心、解放两大队,属关口区大灵人民公社;1970年红心、解放两大队合并为曙光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属大灵公社;1981年以所辖境内庙名豹龙庙定名豹龙庙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关口区三店乡,原豹龙庙大队变更为豹龙庙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三店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关口镇至今。 |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二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跃进社,属豹龙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大灵人民公社,设立跃进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属大灵公社;1981年以境内庵名宝月庵定名为宝月庵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关口区大灵乡,原名称宝月庵大队变更为宝月庵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关口镇;2001年合并乡镇属关口镇至今。 |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二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高潮社,属豹龙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关口区大灵人民公社,设立高潮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属大灵公社;1981年以所辖境内地片名黄土坳定名为黄土坳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关口区三店乡,原黄土坳大队变更为黄土坳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三店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关口镇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