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关口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关口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二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石畈高级社,属快岭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关口人民公社,设立石畈大队;1961年关口社改为关口区;1974年撤区并社,属关口公社;1981年以驻地名石桥畈定名石畈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关口区快岭乡,原石畈大队变更为石畈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胡河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关口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二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长流高级社,属快岭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设立长流大队,属关口人民公社;1961年属关口区;1974年撤区并社,属关口公社;1981年以境内河名长流塆定名长流塆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关口区快岭乡,原长流塆大队变更为长流塆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关口镇;2001年合并乡镇属关口镇;2010年由长流塆村更名为长流村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二区;1966年由此三个生产队组成关口公社桑园场;1974年改为关口公社长流农场,均由关口公社管辖;1981年又将“场”改为“大队”,以大队所辖自然村名“凉亭铺”定名凉亭铺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原凉亭铺大队变更为凉亭村民委员会,属关口区快岭乡;1988年撤区建乡属关口镇;2001年合并乡镇属关口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二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光明、民新两社,属马榨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关口人民公社,设立光明、民新两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属大灵公社,光明、民新两大队合并为新风大队;1981年以所辖村名失剑坳定名为失剑坳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关口区大灵乡,原失剑坳大队变更为失剑坳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大灵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关口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二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建设社,属高级社大灵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大灵人民公社,改名建设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属大灵公社;1981年以所辖境内村名龙井塆定名龙井塆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关口区大灵乡,原龙井塆大队变更为龙井塆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大灵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关口镇。

2010年由龙井塆村更名为龙井村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二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青年社,属马榨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设立青年大队,属关口区大灵人民公社;1974年撤区并社,属大灵公社;1981年以所辖境内村名仰天窝定名仰天窝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关口区大灵乡,原仰天窝大队变更为仰天窝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大灵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关口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二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设立光明大队,属大灵人民公社;1974年撤区并社,与民新大队合并成为新风大队,属关口区大灵公社;1981年以所辖境内地名马冲定名马冲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关口区大灵乡,原马冲大队变更为马冲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大灵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关口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二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联合和丰收社,属大灵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关口区大灵人民公社,设立联合和丰收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联合和丰收大队合并为东风大队,属大灵公社;1981年以所辖境内庙名太平寺定名太平寺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关口区大灵乡,原太平寺大队变更为太平寺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大灵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关口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二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谈坳高级社,属大灵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大灵人民公社,设立联合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属大灵公社,与太平寺大队合并为东风大队;1981年以所辖境内地名谈坳更名谈坳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关口区大灵乡,原谈坳大队变更为谈坳村;1988年撤区建乡属大灵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关口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二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关口区大灵人民公社,设立新生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属大灵公社,与大王庙大队合并为星火大队;1981年以所辖境内地片名曹门塆定名为曹门塆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关口区大灵乡,原曹门塆大队变更为曹门塆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大灵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关口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二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幸福社,属谈坳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大灵人民公社,设立幸福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属大灵公社;1981年以所辖境内山名盘龙山定名为盘龙山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关口区大灵乡,原盘龙山大队变更为盘龙山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大灵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关口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二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五四社,属大灵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关口区大灵人民公社,设立五四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属大灵公社;1981年以所辖境内地片名游路口定名为游路口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关口区大灵乡,原游路口大队变更为游路口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大灵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关口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二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胜利社,属豹龙乡;1958人民公社化时,属关口区大灵公社,设立胜利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后,属大灵人民公社;1981年以境内祠名周大祠定名为周大祠大队,祠堂已毁;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关口区大灵乡,原周大祠大队变更为周大祠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大灵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关口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二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长春社,属青台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设立长春大队,属关口区青台人民公社;1974年撤区并社,属大灵公社;1981年以所辖境内村名清塘角定名为清塘角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关口区青台乡,原清塘角大队变更为清塘角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大灵乡,清塘角村改名为青台阁村;2001年合并乡镇属关口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三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新庄社,属黄泥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关口区青台人民公社,设立新庄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属三店公社;1981年以所辖境内村名破堰口定名破堰口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关口区青台乡,原破堰口大队变更为破堰口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破堰口村更名为新庄冲村属大灵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关口镇至今。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