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河路社区位于峨眉山市城区北面,系城乡结合部。辖区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人口约32000人(其中户籍人口16000人、常住人口约11000、流动人口约5000人),现有17个网格,42个居民组长,大小街道39条。社区2014年成立了社区大党委,现有党员864人,下设14个支部。企事业单位及学校有8个。 |
因成立之初,为红华苑小区(四川红华实业有限公司职工家属区),且有红华路,故名。2001年为绥山镇红华苑社区居民委员会,目的是便于因征地拆迁后符汶、光辉、五一、安川等村的居民安置后的管理,此命沿用至今。 红华苑社区成立于2010年11月,地处峨眉山市城北,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有18条街道,企事业单位226个,商户681户,居民住户7800余户,常住人口18720人,网格15个,居民小组20个;在册党员118人,下设7个党支部,小区党支部1个。 |
峨眉市白龙社区于2010年由原来的白龙、状元、文庙三个社区合并而成。地处峨眉山市城市中心,是集商贸、旅游、餐饮、住宿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社区。区域东至大佛北路、南至名山路、西至书院街、北至清音路,辖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主要街道有33条,共划分为17个网络,42个居民小组,142个院坝,住户28869户,常住人口33161人,区域内有市人大、市政协、财政局、教育局、市广播电视局、市燃气公司等单位。社区两委班长及工作人员共计17人。 |
太泉村,位于峨眉山市市区 北 部,约2.5公里,其中农村居民55户,征地农转非居民777户。共计村民2082人,共有村民小组8个;全村党员53人,党支部下设党小组5个。2017年全年集体经济收入为100000元,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门市租赁。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6000元,服务村民的管理理念,坚持不懈的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让村民住上安全、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 |
因地处峨眉山市城市的西部方向,与城市紧紧相连,故名。1950年为符汶乡城西村,1958年10月为胜利公社城西大队,1959年7月为符汶公社城西大队;1968年为符汶公社城西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为符汶公社城西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4月为符汶乡城西村村民委员会,1992年9月撤乡并镇后为绥山镇城西村村民委员会至今。 城西村位于峨眉山市西城区,北邻峨眉河、南邻大南村、西邻星昇村、东紧邻市区,幅员面积为2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民小组、841户农户、2190人,1、2、3、4、5、8组已统征土地。现有耕地665亩,现有党员56名,村民代表57人,妇女代表18人。 |
安川村,位于峨眉山市市区东部约 2公里,其中农村居民860余户,征地农转非居民 295 户。共计村民2170人,共有村民小组 11个;全村党员65 人,党支部下设党小组 8个。全村共有耕地面积900亩,全村有蔬菜、水果产业。2017年全年人均经济收入为15400元。
党支部现在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目标,努力打造美丽乡村。 |
符汶村,位于峨眉山市市区北部,征地农转非居民1360户,共计村民2800人,全村已拆迁村民房屋约75%,全村党员81人,党支部下设党小组11个。近年来,党支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准确把握“组织建设从严”的新要求,通过科技加勤劳的经营理念,实现年收益稳中有增,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5000元,服务村民的管理理念,坚持不懈的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让村民住上安全、卫生、舒适的新房。 |
大庙村位于峨眉山市绥山镇城北方向,离城区约3公里。辖区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庙飞来殿。有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65户,总人口1632人,目前3组已整体拆迁安置。村内设有大庙三界联合党支部,设村支书1人,支部委员2人。村主任1人,村委委员2人,纪检小组长1人,下设7个党小组长,党员人数62人。全村耕地面积达1225亩。近年来,通过科技加勤劳的经营理念。种植成本不断降低,收益连年稳中有增,2016年全村均收入达11800元。相邻的村有太泉村、洪川村,属小丘陵村落。党支部现在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目标,努力打造美丽乡村。 |
麻柳村位于峨眉山市市区西北部距市区约6.5公里山区村,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有413户,总人口1100人,全村共有党员35人,党支部下设党小组3个。近年来,党支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全面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准确把握“组织建设从严”新要求,通过科技加勤奋经营理念,我村为典型农业生产为主,拥有非物质文华遗产虫白蜡1200亩,发展茶叶1000亩、水果谜猴桃等500亩、反季蔬菜良种四季豆等300亩、粽叶500亩、桑棋50亩及外岀务工。并且收益年年稳中有增,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16533元。 |
据传,在明朝此地有个天泉寺,以寺得名为天泉,后改,“泉”为“全”,故名。解放前属普兴乡八保,解放后1950年为普兴乡天泉村,1951年归麻柳乡管辖;1955年归福利乡管辖;1958年属双福公社麻柳管区;1962年为大庙公社天泉大队;1968年为大庙公社天泉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为大庙公社天泉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为大庙乡天泉村村民委员会;1992年为绥山镇天全村村民委员会至今。 天全村位于绥山镇西北部,全村323户,人口1014人,辖8个村民小组。全村有一个党支部,18名党员,29个村民代表。全村耕地面积1029亩,幅员面积2.57平方公里。经过多年发展,形成“茶叶、水果、粽叶”胆大支柱产业,并顺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事业,已成功举办了七届“李花节”和“采摘节”。 |
盐井村位于峨眉山市市区西北部10公里的山区,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有278户,总人口748人,其中征地农转非居民 86 户208人。全村共有党员28 人,党支部下设党小组 2个。近年来,党支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全面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准确把握“组织建设从严”的新要求,通过科技加勤奋的经营理念,使全村茶叶套水果的高效种植达1200余亩,发展生态苦笋种植面积达800余亩,发展白蜡500亩。种植成本不断降低,收益年年稳中有增,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16800元。 |
斗量村,位于峨眉山市市区约3公里观音岩水库下方,人口876人,户数321户,征地转非425人,共6个村民小组。全村党员20人,党小组3个。耕地面积228亩,林地约1000面。近年来党支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内线教育、堡垒提升工程、护根行动等活动。全面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新好要求,通过科技加勤劳的经营理念,使全村水果茶叶的高效种植面积达700多亩,发展苦笋面积250亩,种植成本不断降低,收入连年有增,2016年全村人均收入12500元。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以人文本,服务村民的管理理念,坚持不懈的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户户通电、户户通自来水等。目前村两委以“护根行动”活动为良好契机,紧紧抓住围绕党建、党风、政风,促进生产发展,由传统农业向观光旅游农业发展的思路,加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三界村位于峨眉山市市区西北部,全村有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有127户,总人口397人。全村共有党员13 人。近年来,党支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全面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准确把握“组织建设从严”的新要求,通过科技加勤奋的经营理念,村民以种植白蜡、水果、茶叶、苦笋和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收入,种植成本不断降低,收益年年稳中有增,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13867元。 |
洪川村位于峨眉山市西北面,距离市区3公里。幅员面积4平方公里,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85户、1030人,全村共有党员20人,党支部下设党小组2个。我村属山区村村民主要收入为茶叶、水果、白蜡及外出务工。2017年全村人均收入达16230元元。党支部现在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目标,努力打造美丽乡村。 |
因赵姓很早在此河边安家落户,故名。解放初为川主乡赵河村;1958年10月为峨山公社赵河大队;1959年7月为川主公社赵河大队;1968年为川主公社赵河大队革委会;1980年为川主公社赵河大队管委会;1984年4月,为川主乡赵河村村民委员会;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为绥山镇赵河村村民委员会至今。 光辉村成立于1955年,办公室位于峨眉山市绥山镇光辉路70号,常住户680户,常住人口1920 余人,流动人口约80余人,幅员面积约1.5平方公里,支部设书记1人,委员2人,下设 6 个党小组,在册党员 52人。村委会设村主任一名,委员3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