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大通县城关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大通县城关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佰胜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地点在城关镇政府院内,于2003年正式成立,沿用至今。

1949年9月建政至1955年前属一区城关镇西关行政村;1956年撤区并乡时,属城关镇西关行政村;1958年9月后,属于城关公社城关大队(包括上、下毛佰胜、城关、西关、西门、好来、龙曲);1961年调整核算单位时,由城关大队分出仍为西关大队;1983年体改时改为城关乡西关村民委员会,1984年改为城关镇西关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1955年前,属一区和平乡上毛佰胜行政村;1956年撤区并乡时,属城关镇互助行政村;1958年公社化时,属城关公社城关大队;1983年体改时,改为城关乡互助村委会;1984年改为城关镇互助村民委员会;1985年地名普查时,恢复原名上毛佰胜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1949年9月年建政至1957年前属城关镇;1958年9月后,属城关公社城关大队,1961年调整核算单位时,属城关公社东一大队;1983年体改时,改为城关乡东一村民委员会;1984年改为城关镇东一村民委员会;1985年地名普查时,因是序数名,故更名为下毛佰胜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1949年9月建政至1957年前属城关镇;1958年9月后,属城关公社城关大队,1961年调整核算单位时,属城关公社西门大队;1983年体改时,改为城关乡西门村民委员会;1984年改为城关镇西门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1957年前属城关镇,1958年公社化后,属城关公社,城关大队,1983年体改时改为城关乡城关村村民委员会,1984年改为城关镇城关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据传,清顺治年间,有蒙古族、藏族居住。

清雍正年间(1723年)又有居民从山西、南京等地迁此,东门村民委员会1957年前,属城关镇下毛佰胜行政村;1958年公社化时,属城关公社城关大队;1961年调整核算单位时,属城关公社东二大队;1983年体改时,改为城关乡东二村民委员会,1984年改为城关镇东二村民委员会,1985年地名普查时,因是序数名,故更名为东门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1957年前,属城关镇好来行政村;1958年公社化时,属城关公社城关大队;1961年调整核算单位时,属城关公社好来大队;1983年体改时为城关乡好来村村民委员会;1984年改为城关镇好来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1949年9月建政至1955年前属逊让下乡龙曲行政村;1956年撤区并乡时,划归城关镇;1958年9月后,属城关公社龙曲大队;1983年体改时,改为城关乡龙曲村民委员会,1984年改为城关镇龙曲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1955年前,属三区祁家下乡;1956年撤区并乡是属祁家乡;1958年公社化时属青山公社塔哇大队;1966年划归城关公社;1983年体改时改为城关乡塔哇村村民委员会;1984年改为城关镇塔哇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本村始建于元末明初,据传,此地原为藏族居住,后于明洪武年间有回族从四川等地迁此,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又迁往其它地方,同年乔氏、蔡氏从台其庄迁入。

1949年9月建政至1955年前属三区祁家下乡;1956年撤区并乡时,属祁家乡;1958年9月后,归青山公社贝寺大队,1966年划归城关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后改为城关乡贝寺村民委员会;1984年改为城关镇贝寺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1955年前,属三区祁家下乡;1956年撤区并乡时,属祁家乡,1958年公社化时,为青山公社张家庄大队,1966年划归城关公社;1983年体改时改为城关乡张家庄村民委员会,1984年改为城关镇张家庄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1955年前,属三区祁家下乡;1956年撤区并乡时,属祁家乡;1958年公社化时为青山公社大庄大队;1966年划归城关公社;1983年体改时改为城关乡大庄村民委员会;1984年改为城关镇大庄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1949年9月建政至1955年前属三区祁家下乡阳坡庄行政村;1956年撤区并乡时,属祁家乡;1958年9月后,属青山公社阳坡庄大队;1961年调整核算单位时分出,属祁家公社,1966年划归城关公社;1983年体改时改为城关乡阳坡庄村民委员会;1984年改为城关镇阳坡庄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1949年9月建政至1955年前属三区祁家下乡;1956年撤区并乡后,属祁家乡;1958年9月后,属青山公社柳树庄大队;1961年调整核算单位时分出,属祁家公社;1966年划归城关公社;1983年体改时改为城关乡柳树庄村民委员会;1984年改为城关镇柳树庄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