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天达梦地名网 > 2022年度甘肃省卫生村(社区)[19]

2022年度甘肃省卫生村(社区)[19]

  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关于命名2022年度省级卫生乡镇(街道)、村、社区、单位的决定》(甘爱卫发【2023】2号),决定命名兰州市七里河区黄峪镇等233个乡镇为“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兰州市城关区青白石街道上坪村等1000个村为“甘肃省卫生村”;兰州市城关区张掖路街道正宁路社区等195个社区为“甘肃省卫生社区”;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等517个单位为“甘肃省卫生单位”。
  明朝时期,李元忠赶马鞑子至黑崖山下扎营,故命名为营儿门,后更名为营防村。1968年至1981年归属于北湾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至1983年7月撤销革命委员会,设立人民公社,归属北湾人民公社;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设立乡级行政机构,营防村归属北湾乡;1986年4月北湾乡划分为中堡、北湾、平堡三个乡,将营防村划至中堡乡;2000年将划为上滩村、营防村、贾口村、营坪村四个村,2003年年底将营坪村划为北……。
  因座落于黄河靖远段岸边,故名。河靖村1980年前归属靖远县乌兰公社河靖大队,大队包括河靖和红嘴子两部分,农村体制调整后乌兰公社更名为乌兰乡,河靖大队仍归属乌兰乡,2004年乌兰乡与城关镇合并后成立乌兰镇人民政府后,现归属乌兰镇人民政府。河靖村……。
  东坪村村委会因座落于东坪村,且管辖一社、二社、林源三个社而得名。1994年12成立为东坪村委员会;1992年有烟洞部分移民与曹岘部分移民组建而成,1994年将划为一社、二社、林源三个村,1994年至今归属为乌兰镇至今,现任村书记白银。东坪村……。
  二十里铺村座落于二十里铺村,并且管辖下一社、下二社、王窑社、崖湾社,安庄社、小源社、十里墩社七个村民小组而得名。二十里铺村1983年前归属靖远县乌兰乡,2005年乌兰乡与城关镇合并后成立乌兰镇,现归属乌兰镇人民政府。二十里铺村……。
  因座落于城关村,有因其职能范围,故名。解放初期为城关区,城关小公社辖12个小队。1967年成立城关人民公社城关大队辖13个生产小队。1983更改为靖远县城关乡城关村民委员会,辖15个社。1985年更名为乌兰乡城关村民委员会,2005年更名靖远县乌兰镇城关村民委员会,延续至今。城关村……。
  西滩村民委员会地处西滩村,又管辖西滩村而得名。解放后成立农会,隶属靖远县第七区,1958年至1963年成立西滩乡。1963年撤乡建制西滩大队,隶属城关人民公社,1986年起更名西滩村民委员会隶属乌兰乡人民政府,2005年起成立乌兰镇隶属乌兰镇人民政府。西滩村……。
  东湾村委会坐落于东湾村,又管辖下设东湾村一社,东湾村二社,东湾村三社,东湾村四社,东湾村五社,东湾村六社,东湾村七社,东湾村八社,东湾村九社的九个自然村,因其所在的地区职能,故命名为东湾村委会。解放后隶属东湾生产大队,60年代成立了东湾公民公社,80年代改革开放后更名为东湾村民委会,1983年更名东湾村民委员会,延续至今。东湾村……。
  据村民代代相在明清时期,因本地遍布红柳树且有数眼天然清泉为过往客商驻留歇息提供便利,因而被广泛流传得名“红柳泉”。解放后隶属东湾公社红柳泉生产大队,60年代成立了东湾公民公社,又隶属东湾公社红柳泉生产大队,80年代改革开放后更名为东湾乡红柳村民委员会。红柳村……。
  因南面有山,世称南山,又因位于南山的最东端,故称南山尾。1964年成立刘川公社南山尾大队,下辖南山尾、吴家川、涝坝湾三个生产队。1983年改名南山尾村,沿用至今。南山尾村……。
  此地遗留一旧庄堡叫罗家庄,1996年划分自然村时,故名。解放前属糜滩乡公所辖地,1972年又从糜滩公社分出,成立刘川公社划分自然村。当时,罗庄村西部属金川村,南部属赵淌村,刘川工程建成通水后,由靖远县统一划分给原刘川乡,箬笠乡,曹岘乡移民,1990年11月份移民移交到刘川乡,新建村时由于附近有一遗留的旧庄堡罗家庄,所以取名罗庄村。罗庄村……。
  早在公社制时,属范窑公社鹰咀组,后来公社撤了,规划了刘川乡鹰咀村。在公社制时,属范窑公社鹰咀组,1983年初设“刘川乡”时,为刘川乡鹰咀村,下辖红湾、麻子沟、鹰咀、黑家滩、包家滩五个社。英咀村……。
  因庄中心有一蓄水涝坝,涝坝位于中心,此蓄水涝坝在过去是很多人的饮水之地。后来人们将此地称为涝坝湾,一直沿袭至今。1972年成立刘川公社涝坝湾大队,下辖范窑、鹰嘴、来窑、涝坝湾、荒草梁三个生产队。1986年改名涝坝湾村,延续至今。涝坝湾村……。
  元朝时期,赵埫村是一片草原,是游牧民族的牧场,明朝以来逐步发展为耕地,清朝到1972年前属于靖远县糜滩乡管辖。1972年成立靖远县刘川公社,赵埫村北部属金川村,南部属南山尾村,刘川工程建成通水后,由靖远县统一划分给原刘川乡,糜滩乡,箬笠乡,曹岘乡移民,1990年11月份移民移交到刘川乡,由于原名叫赵家大埫,故取名赵埫村。赵淌村……。
  原名营子,因当地曾经有军队扎营维持治安,解放初期又因该地处于几个村子中间,更名中路,后希望全村向着阳光,朝美好的方向发展,更名为朝阳村。民国年间曾属中区七联保,解放初为五区中路乡,1963年归吴湾公社所辖。1976年更名为吴湾公社朝阳生产大队。1983年为糜滩乡朝阳村民委员会。1989年4月为三滩乡朝阳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朝阳村……。
  因中一村居中原渠上游,故名。民国年间曾属中区七联保,解放初为三滩中渠公社,糜滩乡中渠公社、糜滩区中渠公社,1976年更名为糜滩公社中渠生产大队,1989年4月为三滩乡中一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中一村……。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