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天达梦地名网 > 2022年度甘肃省卫生村(社区)[13]

2022年度甘肃省卫生村(社区)[13]

  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关于命名2022年度省级卫生乡镇(街道)、村、社区、单位的决定》(甘爱卫发【2023】2号),决定命名兰州市七里河区黄峪镇等233个乡镇为“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兰州市城关区青白石街道上坪村等1000个村为“甘肃省卫生村”;兰州市城关区张掖路街道正宁路社区等195个社区为“甘肃省卫生社区”;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等517个单位为“甘肃省卫生单位”。
  富康路社区所辖面积2.5平方公里,有22个辖区单位,3个大型商场,1个蔬菜市场,商业门店360个,135个楼院454个楼道,6个平房院落,4685户14782人,至目前,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419户930人。党总支下设9个党支部,其中机关党支部1个,楼院党支部8个。共有党员744名,其中在职党员476名,直管党员268名。社区共有工作人员12人,其中在职公职人员9人,聘用人员5人。成立业主……。
  据传乐善由来很早,明朝就地建堡,堡内群众爱好喜剧,自演自看,后建戏班为乐善班,至今该村群众仍爱唱戏。原名乐善堡,后分三个大队,分别依序得名。解放初属常明区,1953年属二区乐善乡,后改为九区,1954年改为六区,1965年建初级庄,1957年建乐善高级庄,1958年乐善分三个大队,分别依序命名为乐一、乐二、乐三大队,属宣化乡,1983年成立乐三村村民委员会。乐三村……。
  据唐僧取经,经落水,於其地晾晒经卷,有人修晾经台,并围台建寺,名为西寺崇台寺名台子寺,据记载酒泉李蒿所修。解放初属柔远区十乡,1953年建台子寺乡,属九区,1954年属六区,1955年撤区并乡成立台子寺乡,建八个初级庄,1957年并为台子寺高级庄,1958年建台子寺大队属宣化公社,1983年改乡时成立台子寺村委会。台子寺村……。
  因该居民点附近有一条沙沟得名沙沟村,因村委会位于该村,故名。解放初属四维区九乡,1953年属三区建镇江乡,1956年建初级社,1957年建高级社,1958年建沙沟大队属罗城公社,1961年属黑泉公社,1967年改为红光大队,1970年恢复为沙沟,1983年社改乡时改为沙沟村委会至今。1983年11月,农村实行政、社分设,将公社、大队、生产队改为乡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村名小组,自此沙沟村村民委员会……。
  因位于罗城渠上游,又名上堡,堡北有山,土呈红色,古名红山,村委会位于该村,故名。明代时,沙湾堡述镇夷所领,雍正三年改县后,沙湾堡属高台县领;民国初年,红山村属第三区区公所正义堡,民国28年,红山属四维乡第三保,建国后上堡(红山)属四维区三乡,1955年建红山社,1958年建红山大队,属罗城人民公社,1961年将桥儿湾划出仍名红山大队,1983年,建红山村村委会。红山村……。
  地处通向梧桐泉的必经之路,有梧桐泉寺庙、梧桐泉车站,故命名为梧桐村。1983年前为高台农场。1983年底由红崖子东大队、古城大队和和平大队约350人迁入高台农场。1984年在原高台农场总部成立骆驼城乡筹备委员会。1984年骆驼城乡人民政府成立,命名为梧桐村。2004年梧桐村委会从原址迁址正梧路边,并于当年重新修建。2013年骆驼城乡政府更名为骆驼城镇政府,骆驼城乡梧桐村村民委员会由此更名为骆驼城镇……。
  因居民点东边大桥下有一眼泉,泉水流至的地方都成为碱滩,因此得名“碱泉子”,村委会位于碱泉子村,故名。该村1984年正式成立村委会、命名为骆驼城乡碱泉子村村委会。至2013年撤乡设镇,命名骆驼城镇碱泉子村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碱泉子村……。
  因之前此地有个小寺庙,故因历史纪念地得名小寺村,村委会位于小寺村,故名。解放初属二区四乡,1953年建小寺乡,1955年建初级社,1957年建高级社,1958年建小寺大队属城关公社,1961年建小寺公社,1964年并入巷道公社为小寺大队,1983年社改乡时设高地村委会。小寺村……。
  因距离高台县西面城八里地得名西八里村,村委会位于西八里村,故名。解放初属二区五乡,1953年建西八里乡,1956年建初级社,1957年建高级社,1958年建西八里大队属城关公社,1961年建小寺公社,1964年并入巷道公社,1983年社改乡时设西八里村委会。西八里村……。
  又名仁号,以用水单位排列序号为仁,得名仁号。解放初为一区一乡,1953年为八区北利沟乡,1955年建墩仁初级社,1957年建高级社,1958年墩仁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61年属小海子公社,1964年属南华公社,1983年社改乡时改为墩仁村会员至今。墩仁村……。
  三清渠系雍正十一年开建,用水单位分仁、义、礼、智、信、南、成七号,礼号以用水单位序列得名。解放初为一区一乡,1953年为八区礼号乡,1956年建初级社,1957年间高级社,1958年建礼号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31年属南华公社,1961年改为前进大队,1971年仍改为礼号大队,1983年社改乡时改为礼号村委会至今。礼号村……。
  因行政区位于黑河第五个拦水大坝,合黎镇行政区域东部,又为第三个群众自治组织,故名。解放初居一区六乡,1953年建五坝东乡,1955年并入五坝乡,1957年建高级人民公社,1958年为五三大队,1961年居五坝公社,1964年居六坝公社,1981年六坝公社更名为合黎公社,1983年改乡时设为五三村委会。2013年更名为合黎镇五三村村民委员会。五三村……。
  因行政区位于黑河第五个拦水大坝,合黎镇人民政府东,又为五四村群众组织,故名。解放初居一区六乡,1953年建五坝东乡,1955年并入五坝乡,1957年建高级人民公社,1958年为五四大队,1961年居五坝公社,1964年居六坝公社,1981年六坝公社更名为合黎公社,1983年改乡时设为五四村委会。2013年更名为合黎镇五四村村民委员会。五四村……。
  1983年成立,一直沿用至今。元山子村……。
  因该村以新旺、美好生活的美好寓意得名新生村,村委会位于该村,故名。1983年成立,一直沿用至今。新生村……。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