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阆中市鹤峰乡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阆中市鹤峰乡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鹤峰社区位于阆中市东北部鹤峰乡人民政府驻地,平均海拔850米左右,幅员面积 3.5平方公里,辖4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690户1450人(其中,农业户口416户,1121人,非农户274户342人),常住人口952户1972人.社区还设有“文化宣传队”和“场镇建管及环卫治理组”等社区管理和服务组织,耕地面积 907亩;主要生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生猪等传统种养殖业,有川明参、山药等特色产业;有学校、卫生院、畜牧防疫站、广播电视站、农商行、邮政等单位。水、电、气、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餐饮住宿、商贸流通、通讯服务等二、三产业较为发达;社区有川明参为主的中药材生产营销、生猪、肉牛规模养殖等传统特色产业。

三庙社区居民委员会位于阆中市鹤峰乡东面,347国道线从场镇背后穿插而过,东与巴中恩阳三河接壤,北与苍溪龙山镇安子乡接壤,南与峰占乡红光接壤,西与鹤峰乡重石子村接壤,是阆中的东大门,距阆中市区84公里。三庙社区系原三庙社区、原三庙沟村、原太阳包村三村合并,辖区面积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16亩,辖5个自然村,辖区人口1859人,乡村振兴旅游景点之字河、字库塔等均在社区境内。三庙社区奔康产业园占地120余亩,种植早熟桃、培植苗木等,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采摘,旅游资源相当丰富。

鹤峰乡石曲子村位于鹤峰乡南大门,由原石曲子村与原新庙子子村合并,347国道从本村横穿而过,全村幅员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2047.28亩,田749.02 亩,地1253.2 亩。全村辖4个合作社,458户,1167人,村委会阵地设在1社平头寨山脚下,全村家家通水泥路,户户通自来水,70%的农户通了天然气,90%的农户安装了宽带,新建修了村委会阵地建设、文化室、广播室、卫生室、文化广场;新建集中供水站4处、蓄水池11口,整治堰塘7口、小二型水库1处。新建晚熟柑橘共计230亩现已投产,农业主要生产水稻、玉米和油菜,养殖生猪,跑山鸡等家禽,种植川明参、黄精、石菖蒲等中药材,境内有李先念攻打平头寨战役,指导员蒋光辉此次战役献出了宝贵生命,烈士墓现已建成,计划打造成为党员、学生红色教育的基地。如今石曲子村,面貌焕然一新,村容整洁,民风纯正,邻里团结,生态宜居的美丽新村。

七里扁:此地位于山半,长约七里,故名。1949年前属双合乡14保。

1951年为鹤峰乡七里扁村。

1956年为第7农业合作社。

1958年为第6管理区。

1967年为八一公社永生大队。

1969年复为6大队。

1981年改为七里扁大队。

1984年又为七里扁村。

2020年,将油榨坪村和七里扁村合并为七里扁村(阆府函〔2020〕55号)。

七里扁村村民委员会位于鹤峰北部,347国道边,距离鹤峰乡政府450米,全村幅员面积8.5公里,人口18005人。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和油菜,以养殖生猪为主、带动山羊、跑山鸡等家禽饲养,全村大力发展种植川明参、黄精、板蓝根、石菖蒲等中药材。

重石子村村民委员会位于阆中市鹤峰乡东面,347国道线从场镇背后穿插而过,东与巴中恩阳三河接壤,北与苍溪龙山镇安子乡接壤,南与恩阳镇庙接壤,西与鹤峰乡罗汉山村接壤,是阆中的东大门,距阆中市区90公里。重石子村于2006年与狮儿嘴村合并现为重石子村,重石子村全村面积4.5平方公里,全村人口1143人,耕地面积1897亩。

垭口处原有一根大麻柳树,故名。1949年属于双合乡第11保。

1951年为鹤峰乡大树垭村。

1956年为第3农业合作社。

1958年为鹤峰公社第8管理区。

1967年改为八一公社胜利大队。

1971年改为第8大队。

1981年为大树垭大队。

1984年体改为鹤峰乡大树垭村。

大树垭村距乡政府驻地 7 公里,幅员面积30平方公里,耕地 3513 亩(其中:田2130亩,地 1383亩)、林地 7026 亩,辖 14个组、522户、1413人。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和油菜,以养殖生猪为主、带动山羊、跑山鸡等家禽饲养,全村大力发展种植川明参、黄精、板蓝根等中药材。

鹤峰乡川主庙村由村建制调整前的原仆钟山村与原川主庙村合并组成,位于阆中市东北部、鹤峰乡东南部,距离阆中市区88公里,距乡政府驻地4公里,辖17个村民小组,772户2147人。村支部共有党员75名,下辖4个党小组。全村幅员面积10510.5亩,耕地面积3272.2亩,林地面积6451.45亩。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和油菜,养殖生猪、跑山鸡等家禽,全村大力发展种植川明参、黄精、板蓝根等中药材。

蚕丝山村位于鹤峰乡东南方向,距乡政府驻地7公里,全村复员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60亩,辖5个社,556户1686人。辖区交通便利,社社通畅水泥路,长达40余公里。水利设施齐全,小二型水库1个,提灌站2座;唐库堰10个;人饮工程的建设,使得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特色产业蓬勃发展,350亩猕猴桃产业园;年产值500万生猪专业合作社;原生态毛条、沙参中药材生产基地等特色产业,为全村奔康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著名的蚕丝庙,纳入文物保护,孕育了红色文化,代代相传,红军精神永放光芒,蚕丝山人民传承红军精神,勤劳奋进,在各行各业都作出了优异的成绩。精准扶贫,锦上添花。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有了党的好政策,在各级领导关心支持下,通过升管所、三庙卫生院的对口帮扶,如今的蚕丝山村,面貌焕然一新,村容整洁,民风纯正,一派欣欣向荣,呈现在世人眼前。

罗汉山:山腰有一石崖洞,凿有十八罗汉之像,故名。1949年前是双合乡第3保所辖。

1951年为三庙乡新合村。

1953年为三庙公社5管理区。

1981年为罗汉山大队。

1984年为三庙乡罗汉山村。

2019年,撤三庙乡划归鹤峰乡(南府函〔2019〕76号)。

罗汉山村位于鹤峰乡东南方向,全村幅员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00余亩,辖4个社,393户1142人,境内有李先念指挥红军作战的临时指挥所--天然石窟罗汉洞,脆红李产业园。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和油菜,养殖生猪、跑山鸡等家禽,全村大力发展种植川明参、黄精、板蓝根等中药材。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