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张湾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张湾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民国初年,汉阳县建立十八个区,属第十七区;1945年全县分四镇十九乡,属金牛乡;1949年全县划分五区一镇,属第三区;1956年组成健康、胜利两个农业社,同年合并,取名旭光髙级农业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改为旭光大队,属红光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张湾人民公社;1984年改旭光村,设旭光村村民委员会,属张湾镇;2000年属张湾街道至今。

民国初年,汉阳县建立十八个区,属第十七区;1945年全县分四镇十九乡,属金牛乡;1949年全县划分五区一镇,属第三区;1950年属太山乡;1954年成立9个人互助组;1955年由永固、同升、吾力、同利、同兴、同裕等6个农业初级合作社合并为红光高级农业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与新庙大队合并为跃进大队,属红光人民公社;1960年与新庙分开,取名为太山大队,属红光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柏林人民公社;1984年改太山村,设太山村村民委员会,属柏林乡;1991年属柏林镇;2000年乡镇合并,属张湾街道至今。

民国初年,汉阳县建立十八个区,属第十七区;1945年全县分四镇十九乡,属金牛乡;1949年全县划分五区一镇,属第三区;1950年为金牛乡;1953年成立23个互助组;1956年由利济、金牛、沙窑三个合作社合并为利济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成立涂家嘴、庙前、四红、沙窑、金牛5个大队,属红光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柏林人民公社;1984年改四红村,设四红村村民委员会,属柏林乡;1991年属柏林镇;2000年乡镇合并,属张湾街道至今。

民国初年,汉阳县建立十八个区,属第十七区;1945年全县分四镇十九乡,属金牛乡;1949年全县划分五区一镇,属第三区;1950年属利济乡;1954年成立6个互助组;1956年合并成立涂家嘴、利济农业合作社;1958年上半年涂家嘴、利济合并成利济高级社,下半年人民公社化时改为利济大队,属红光人民公社;1963年改为庙前大队,属红光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柏林人民公社;1984年改庙前村,设庙前村村民委员会,属柏林乡;1991年属柏林镇;2000年乡镇合并,属张湾街道至今。

1984年之前属柏林大队;1984年实行政社分开,建乡时改名为李湾村,设李湾村村民委员会,属柏林乡;1991年属柏林镇;2000年乡镇合并,属张湾街道至今。

民国初年,汉阳县建立十八个区,属第十七区;1945年全县分四镇十九乡,属金牛乡;1949年全县划分五区一镇,属第三区;1950年属华英乡;1954年组成11个互动组;1955年成立枣林、红星、新合、新合分社、星星等5个初级农业社;1956年合并成华英高级农业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改为华英大队,属红光人民公社;1961年属柏林区;1975年撤区并社,属柏林人民公社;1984年改华英村,设华英村村民委员会,属柏林乡;1991年属柏林镇;2000年乡镇合并,属张湾街道至今。

民国初年,汉阳县建立十八个区,属第十七区;1945年全县分四镇十九乡,属金牛乡;1949年全县划分五区一镇,属第三区;1950年属独山乡;1954年组成2个互助组;1956年成立农业合作社,组成向前二、三社,建设社;1958年人民公社时成立独山、东湾两个大队,属红光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柏林人民公社;1977年合并为独山大队;1981年更名为上独山大队,属柏林人民公社;1984年改上独山村,设上独山村村民委员会,属柏林乡;1991年属柏林镇;2000年乡镇合并,属张湾街道至今。

民国初年,汉阳县建立十八个区,属第十七区;1945年全县分四镇十九乡,属金牛乡;1949年全县划分五区一镇,属第三区;1950年属英华乡;1954年成立5个互助组;1955年初组成青头邻、新林、新民3个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合并成新民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改为新民大队,属红光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柏林人民公社;1981年更名为黄土坡大队,属柏林人民公社;1984年改黄土坡村,设黄土坡村村民委员会,属柏林乡;1991年属柏林镇;2000年乡镇合并,属张湾街道至今。

民国初年,汉阳县建立十八个区,属第十七区;1945年全县分四镇十九乡,属金牛乡;1949年全县划分五区一镇,属第三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设新集场大队,属红光人民公社;1963年与绕岭大队合并,属红光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柏林人民公社;1984年与绕岭大队、白马山大队分开,改为新集场村,设新集场村村民委员会,属柏林乡;1991年属柏林镇;2000年乡镇合并,属张湾街道至今。

民国初年,汉阳县建立十八个区,属第十七区;1945年全县分四镇十九乡,属金牛乡;1949年全县划分五区一镇,属第三区;1950年为新集乡;1954年组成8个互助组;1955年由互助组上升为新合三、四、五、六社和群力四社;1957年合并为新合第三农业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改为新集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属柏林人民公社;1981年更名为白马山大队,属柏林人民公社;1984年改白马山村,设白马山村村民委员会,属柏林乡;1991年属柏林镇;2000年乡镇合并,属张湾街道至今。

民国初年,汉阳县建立十八个区,属第十七区;1945年全县分四镇十九乡,属金牛乡;1949年全县划分五区一镇,属第三区;1958年人民公社时,改为绕岭大队,属红光人民公社;1963年与新集场大队合并,属红光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张湾人民公社;1984年改绕岭村,设绕岭村村民委员会,属张湾镇;2001年属张湾街道至今。

民国初年,汉阳县建立十八个区,属第十七区;1945年全县分四镇十九乡,属金牛乡;1949年全县划分五区一镇,属第三区;1950年属官塘乡;1953年开始组成互动组;1954年冬组成群力、同心、同春三个初级农业社;1956年合并为华英五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改为金岭、官塘两个大队,属红光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柏林人民公社;1977年为官塘大队,属柏林人民公社,1984年改官塘村,设官塘村村民委员会,属张湾镇;2001年属张湾街道至今。

民国初年,汉阳县建立十八个区,属第十七区;1945年全县分四镇十九乡,属金牛乡;1949年全县划分五区一镇,属第三区;1950年属乌梅乡;1954年兴办互助组;1955年成立群力农业社;1957年合并为华英六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成立乌梅大队,属红光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柏林人民公社;1984年改乌梅村,设乌梅村村民委员会,属柏林乡;1991年属柏林镇;2001年乡镇合并,属张湾街道至今。

民国初年,汉阳县建立十八个区,属第十七区;1945年全县分四镇十九乡,属金牛乡;1949年全县划分五区一镇,属第三区;1950年属官塘乡;1958年纪家咀大队与熊岭大队合并为熊岭大队,属红光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柏林人民公社;1984年改熊岭村,设熊岭村村民委员会,属柏林乡;1991年属柏林镇;2001年乡镇合并,属张湾街道至今。

民国初年,汉阳县建立十八个区,属第十七区;1945年全县分四镇十九乡,属金牛乡;1949年全县划分五区一镇,属第三区;1950年属禾稼乡;1954年兴办互助组;1955年组成群益、增丰、联合3个农业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合并为禾稼大队,属红光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柏林人民公社;1984年改禾稼村,设禾稼村村民委员会,属柏林乡;1991年属柏林镇;2000年乡镇合并,属张湾街道至今。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