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用原临江居委会名称而命名。 |
社区位于羽林街道东边,故命名为羽东社区。 |
2004年7月由后岸、甘竹坞2个行政村撤并建立。由村委会驻地得名。 |
因新昌江绕村东北流经而得名,后王氏祖先四房十七世纪大河从瑯溪(今琅坑)迁居于此地,改名王泗洲。 |
以驻地村名得名。古称岟嵔,村坐三面环水计也,泱泱新昌江弯曲盘绕流经,故名岟嵔,后写成央于。 |
村民沿江而居,过去用竹编筐盛石拦水护岸,故名拦沿,后演变为兰沿。 |
南朝时石灵宝居此,后仕齐为朝奉郎,生一女名石令赢,被梁武帝收为宫女,生子梁元帝,贵为帝母。灵宝因此为国丈。皇帝下诏封为武康侯,在地建宜诏亭,村由此得名丈诏,后演变长诏。亦作长照,系同音异字。 |
2004年7月,由年岳、千官岭2个行政村撤并建立。 |
由上五峰和天灯盏2个行政村撤并建立,取各村一字组合得名。 |
据万历《新昌县志》载始名白卯,村后山路有水库(高蟠潭),传为白龙母所棲,上有龙亭,天旱求雨必灵验。元泰定丁卯年,王伦授新昌县尹。将之任,舟交扬子江,梦一妪来谒问之,曰新昌高蟠人,姓白,闻公远来,故相迎耳。觉而怪之,到任询之,果有高蟠潭。白卯村名恐有此而来,后演变为白茅、拔茅。 |
古称严岙,因严氏姓居得名,后写成年岙。 |
村名出自1954年建低级社时,由前桃、蟠龙湾、野猪棚三个自然村合并得名。 |
村于1957年成立高级社时取名。 |
村名出自合作化时人们向往新生活,企盼富裕,取名新富。 |
因位县城东北9千米黄泽江北岸。藕岸亦名藕津、藕溪,因岸边多藕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