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建村,因村北有一古代陵墓,得村名阜陵。后发展成为两个村,此村居西,故名西阜陵。 |
明初建村,村庄北面有一土陵,以土陵取名为阜陵,后发展为两个村,此村居东,故名东阜陵。 |
清咸丰年间建村,原村名叫固庠。后来村民在村老桥下打捞起一个旧箱子,里面发展现许多文物,又改名固厢。1962年分为东西两个村,居东,得名固东。 |
清咸丰年间建村,原村名叫固庠。后来先祖在村老桥下打捞起一个旧箱子,里面发展现许多文物,又改名固厢。1962年发展为东西两个村,居西,得名固西。 |
三国时代,曹操在此建了四个大粮仓,后有部分村民迁至位置靠南的粮仓附近定居,发展成村,故名南仓。 |
明末,从山西迁来部分移民在此地定居,发展成村,村中吴姓人口最多,故名吴庄。 |
明初,刘姓一族人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此地定居,发展成村,为防匪患,在村四周修筑寨墙,故名刘寨。 |
清嘉庆元年(1796),武姓一族逃荒至此地,临河道建村居住,取村名武乡,意为又一个故乡,故名。 |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武姓一族在此建村。为防匪患,村民自发修建起寨墙,得名武寨。 |
明代,因有一人官拜朝中大学士,此人家中建有一座阁楼,得村名焦阁。后演变为焦岗。1964年,发展为两个村,居西,故名焦西。 |
明代,贾氏兄弟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发展成村。因地处逍遥镇辖区最西面,故名西贾。 |
明初建村,村北有一条小河流过,河中沙子较多,村民争先取沙建房,得村名沙沟。 |
明崇祯十五年(1642)建村,刘姓一族定居此处。因北靠清水河,南邻颍河,二河夹村而过,故名夹河滩。 |
明初,李姓从山西洪洞县迁移到此地建村,后为防止匪患,在村庄四周筑起寨墙,故名李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