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时期,姜维于汉源镇一带首置建威围。 北魏时,置建平县。 隋唐时,为汉阳郡、成州及上禄、汉源县(及白石镇)治。 南宋时,为西和州治。 明初,为西和县治。 清代,为和政里。 民国元年(1912年)后,为上禄镇。 1983年10月,始设汉源镇。 |
秦汉时,属西县。 西晋时,改属昌县。 北魏时,设置南王水郡及水南县。 西魏时,改置长道县。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置长道镇。 1949年10月,设长道区。 1956年12月,长道区改为长道乡。 1958年5月,长道乡改为长道公社。 1984年8月,长道公社改为长道镇。 2004年,大柳乡并入长道镇。 |
民国元年(1912年)后,设西江乡。 1949年后,首置何坝乡。 1955年5月,设何坝区。 1958年8月,撤销何坝区,改设何坝公社。 1983年12月,复为何坝乡。 2004年7月,撤何坝乡,改为何坝镇。 |
1949年10月,始设姜席乡。 1958年8月改乡为生产大队。 1961年12月,大队改公社。 1983年12月,公社改乡。 2004年7月,撤乡建镇。 |
1949年10月,设石峡乡。 1958年8月,改为石峡公社。 1983年12月,复为石峡乡,2004年7月,撤石峡乡,改为石峡镇。 |
先秦时期,洛峪镇一带为武都邑。 西汉武帝时,设武都郡,郡址在今洛峪镇境内。 魏晋南北朝时期,白马氐族杨氏建仇池国。 1961年12月,设洛峪公社。 1983年12月,改设洛峪乡。 2004年7月,洛峪乡及喜集乡12村、河口乡5村合并为洛峪镇。 |
1949年10月后,设坪寨乡。 1953年12月,分设崆峒、白雀、寨子、西峪、张王乡。 1955年10月,合并为白雀、西峪乡。 1958年8月,设白雀、西峪公社。 1958年9月,并入西和分社。 1960年7月,恢复白雀、西峪公社。 1962年1月,撤销白雀公社。 1965年12月,西峪公社并入城关公社。 1983年10月,撤销城关公社,分设西峪乡。 2014年,西峪乡撤乡设镇,改为西峪镇。 |
民国元年(1912年),设九龙乡。 1949年10月后,设伏虎、元顶2乡。 1953年4月,设马元区。 1955年5月,撤销马元区,复设伏虎、佛孔2乡。 1958年8月,始建马元公社。 1968年5月,晒经乡并入马元公社。 1980年5月,马元公社析设晒经公社。 1983年12月,马元公社改马元乡。 2014年,马元乡撤乡设镇,改为马元镇。 |
清代时期。 属德化乡、胥山乡。 清后,属汉中乡、汉北乡、汉塘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复设胥山乡,属嘉兴县新丰区。 1950年7月,分设胥山、大桥、云西3个乡。 1956年2月,3个乡合并,并划出湘店乡一部分设大桥乡,属嘉兴县。 1958年10月,大桥乡与新丰、净湘、步云乡合并为红旗公社。 1959年初,更名新丰公社。 1960年3月,原大桥乡区域划归东栅公社。 1961年9月,分设大桥公社。 1984年1月,复为大桥乡,属嘉兴市郊区。 2000年5月,属嘉兴市秀城区。 2001年10月,大桥乡、步云乡与余新镇的吕塘村、八里村合并为大桥镇。 2005年,属南湖区。 2007年1月,嘉兴工业园区与大桥镇合署办公;同年12月,新丰镇由桥村和余新镇东洋浜村划归大桥镇。 |
1949年10月,属兴隆区。 1952年7月,析为漾西区。 1953年10月,首置十里乡。 1954年,隶属何坝区。 1958年8月,改为十里公社,1970年9月,赵五片并入十里公社。 1983年12月,十里公社改为十里乡。 1986年4月,将赵五片分出,另设赵五乡。 1987年10月,乡政府由姚河村迁驻何沟村。 2004年7月,赵五乡并入十里乡。 2016年,十里乡撤乡设镇,改为十里镇。 |
1949年10月,设石堡乡。 1958年8月,设石堡公社。 1984年,复为石堡乡。 2016年,石堡乡撤乡设镇,改为石堡镇。 |
1960年2月,始设兴隆区工委。 1964年4月,兴隆区工委撤销,改为玉泉公社。 1966年5月后,玉泉公社撤销,1968年4月,复设玉泉公社。 1983年12月,撤销玉泉公社,成立兴隆乡,原辖稍峪片划出。 2016年,兴隆乡撤乡设镇,改为兴隆镇。 |
1949年10月后,设苏合乡。 1958年,改为苏合公社。 1983年12月,复为苏合乡。 2018年,苏合乡撤乡设镇,改为苏合镇。 |
1949年10月,设稍峪乡。 1951年3月,分设塔山、白马、云华、金盆4乡。 1958年8月,设稍峪公社。 1978年9月,稍峪公社并入玉泉公社。 1984年8月,复为稍峪乡。 2018年,稍峪乡撤乡设镇,改为稍峪镇。 |
1949年10月,设卢河乡。 1958年8月,设为卢河公社。 1983年12月,改为卢河乡。 2018年,卢河乡撤乡设镇,改为卢河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