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亭口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亭口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清朝建立省制后,该村隶属于长武县诸城镇,当时称朱位乡,清朝末年,隶属于长武县亭口镇,时称朱位乡。

民国时期,隶属于长武县亭口镇冯家保。

1950年至1958年,隶属邻县专署长武县巨家区人民政府冯家管区。

1959年,隶属于邻县路家人民公社冯家生产大队。

1964年10月,从冯家生产大队分出建立朱位生产大队,隶属于路家人民公社。

1984年改名为朱位村村民委员会,隶属于路家乡人民政府。

2001年,路家乡并入亭口乡后,属亭口乡人民政府管辖。

2009年撤乡设镇,归亭口镇人民政府管辖至今。

1951年农村实行土地改革,该村成立农民协会,组织和领导土地改革运动。

1953年开展查田定产运动,同年该村成立党支部。

1954年,成立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邠、长、栒三县合一,同年,成立人民公社,该村属巨家人民公社管辖。

1961年,恢复长武县置,该村改为柴厂生产大队,属路家人民公社管辖。

1984年,柴厂和胡堡分为两个行政村,属于路家乡人民政府管辖。

2001年,路家乡并入亭口乡,归亭口乡人民政府管辖。

2005年9月,中原村并入柴厂村,归柴厂村村民委员会管辖。

2009年,撤乡建镇,归亭口镇人民政府管辖。

2017年,董兴村合并至柴厂村,归亭口镇人民政府管辖至今。

解放后,罗家山、邹家坪、樊家二、五、六队组成初级社,以后把三台村合并进来成为三台高级社,到1958年增加了一个孙家河,成立三台生产大队,属巨家人民公社管辖,1961年划归亭口人民公社管辖。

1984年,政社分设,成立樊罗村民委员会,属亭口乡人民政府管辖。

2009年,撤乡建镇,属亭口镇人民政府管辖至今。

1949年设区分乡时,二厂村归亭口区冉店乡管辖,1956年撤区并乡时归冉店管辖。

当时,趟村、碾子坡村、上宝盖村是一个农业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归长武人民公社冉店生产大队管辖。

1961年,与碾子坡村分开,与宝盖村合并二厂生产大队,归冉店人民公社管辖。

1984年5月,冉店乡成立时,与宝盖村分开,成立二厂村村民委员会,归冉店乡人民政府管辖。

2011年,撤乡并镇,归亭口镇人民政府管辖。

2017年,崔家门村并入二厂村,归亭口镇人民政府管辖至今。

1953年,成立互助组,1956年,成立了冉店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归冉店乡管辖。

1958年,建立冉店生产大队,同时设立党支部,隶属邠县长武人民公社冉店生产管理区辖。

1961年,改归冉店人民公社管辖。

1984年政社分社,成立冉店村村民委员会,归冉店乡人民政府管辖。

2011年,撤乡并镇,归亭口镇人民政府管辖至今。

1958年以后,原宝盖村、碾子坡村、二厂村为一个农业社,隶属冉店生产管理区管辖。

1961年,碾子坡与二趟分村为碾子坡大队,归冉店人民公社管辖。

1984年,恢复乡政权,冉店人民公社更名冉店乡人民政府,同年,原宝盖村与二趟村分村后为宝盖村委会,碾子坡也改名为碾子坡村委会,隶属于冉店乡人民政府。

2008年,碾子坡村并入宝盖村,隶属冉店乡人民政府管辖。

2011年,撤乡并镇,归亭口镇人民政府管辖。

宝盖村2017年11月更名为碾子坡村,归亭口镇人民政府管辖至今。

解放前,该村隶属亭口镇第五保。

1949年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农民分得土地。

1953年,成立互助组。

1956年,成立合作社时把下孟村编为一个合作社,命名为“三丰社”,归冉店乡管辖。

1957年,和礼村、上孟村合为“高级农业社”,归冉店乡管辖。

1959年,又和下孟村并为一个村,恢复“三丰社”,属邠县长武人民公社冉店生产管理区管辖。

1961年,和下孟村分社,改名为“山庄生产大队”,归冉店人民公社管辖。

1984年后,成立山庄村村民委员会,归冉店乡人民政府管辖。

2011年,撤乡并镇,归亭口镇人民政府管辖至今。

《陕西全省舆地图》记载,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上孟村名为礼村堡。

道光七年(1827年),长武县再次编户入里,归属冉店镇,名上孟村,是东乡太村十三个村之一。

戊戌变法之后,地方政体二度改行官治式自治。

宣统二年(1910年),长武县分编三里,属冉店里。

民国元年(1911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9年),属长武县进贤里十甲,六十村之一。

1949年,隶属亭口区冉店乡管辖。

1956年,撤区并乡,属冉店乡管辖。

1958年,建立上孟村生产大队,同时设立大队党支部,隶属邠县长武人民公社冉店生产管理区管辖。

1984年,成立上孟村村民委员会,隶属冉店乡人民政府管辖。

2011年,撤乡并镇,归亭口镇人民政府管辖至今。

民国时期,属于上孟村管辖。

解放后,1956年,和下河村、马屋村合并成立了禾丰农业合作社,归冉店乡管辖。

1961年,冉店人民公社成立,为马屋大队第一生产队,归冉店人民公社管辖。

1984年上河、下河、马屋按照三个自然村分治,设立上河村村民委员会,归冉店乡人民政府管辖。

2011年,撤乡并镇,归亭口镇人民政府管辖至今。

明朝万历十一年(1583年)复置长武县时,马屋村归属亭口里管辖,沿袭至民国初年,随历史演变,曾划归进贤里管辖,民国末年又归属亭口乡公所管辖。

解放后,长武县改设五区,马屋仍复归东区亭口管辖。

1956年,原属该村的“马屋宝盖”划归二厂管辖,该村的山顶、园子沟、朱家岭划归下孟管辖,并成立了“三丰”农业合作社,马屋村所含现有的三个村民小组则称为“禾丰”农业合作社,归属冉店乡管辖。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马屋村改为生产大队,编为第三、四生产队,扩编了上孟沟口为第一生产队,下孟村沟口为第二生产队,归冉店生产管理区所管辖。

1959年归长武人民公社管辖,1961年归冉店人民公社管辖,1981年,在原来第三生产队的基础上将第三生产组及第二生产组一部分编为第五生产队,归属未变。

1984年,马屋大队第一、二生产队分别单列成立了上河村、下河村,第三、四、五生产队合编成立了马屋村村民委员会,归冉店乡人民政府管辖。

2011年,撤乡并镇,归亭口镇人民政府管辖。

2015年下河村合并至马屋村。

2017年,下孟村合并至马屋村,归亭口镇人民政府管辖至今。

民国时期,礼村为行政村,约三、四十户人家,隶属于亭口乡公所六保。

解放后,隶属于亭口区马屋乡。

1956年撤区并乡,马屋乡和冉店乡合并,礼村隶属于冉店乡。

1957年,礼村和上孟村合并为高级农业社。

1961年,成立礼村生产大队,属冉店人民公社管辖。

1984年,成立礼村村委会,隶属冉店乡人民政府管辖。

2011年,撤乡并镇,归亭口镇人民政府管辖至今。

谢家河村在民国时期,归进贤里管辖,解放前隶属于亭口乡公所,解放初隶属于亭口区冉店乡,1956年撤销区级建置,全县设13个乡,隶属于冉店乡,1958年撤销长武县置,隶属邻县长武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长武县置,成立谢家河生产大队,同时设立大队党支部,隶属于冉店人民公社。

1984年隶属于冉店乡人民政府,1993年将谢家河分为东塬村和谢家河村。

2005年9月,将东塬村并入谢家河村,成立谢家河村村民委员会,2011年归冉店发展中心管辖。

2011年,根据陕民发【2011】11号文件,撤销冉店乡并入亭口镇。

2012年,撤销冉店发展服务中心,归亭口镇人民政府管辖至今。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