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区是1996年9月伴随地级宿迁市组建而设立的行政区域,是宿迁中心城市的主城区、座下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教、金融和交通中心。现辖8个乡镇、7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总面积854平方公里,总人口82万。
近年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产业强区、外向突破、创新驱动、城乡协调、生态优先、民生共享”六大发展战略,着力推动“双创”联动,扎实推进“三生”融合,加快打造“江苏生态大公园”核心景区,致力把宿城建设成为全市创新创业先行区、产业发展引领区、对外开放先导区、生态宜居示范区,确保如期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3.92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亿元,全区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8.56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030元,全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宿城是一片历史悠久、英雄辈出的热土。自周朝建钟吾国、秦时置下相县,至今已3000多年建城史。西楚霸王项羽、南宋民族英雄魏胜、明代抗倭名将刘江、晚清爱国将领杨泗洪、新中国炮兵奠基人朱瑞等英雄辈出。自古崇文重教,仅明清进士就多达26人,宿城籍“两院”院士5人,在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等领域名人大家数不胜数。淮红戏、苏北琴书、苏北大鼓、评词等曲艺品种丰富,被评为“中国曲艺之乡”。项王故里、东关口、道生碱店、耶稣堂、真如禅寺、极乐律院、宿北大战纪念馆等历史遗迹众多,曾被乾隆皇帝盛赞为“第一江山春好处”。
宿城是一片民风淳朴、重情重义的厚土。深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宿城人内敛务实、兼收并蓄的精神特质,丰饶的水土环境培育了宿城人吃苦耐劳、勤于耕耘的意志品质,崇德向善、重情重义的地域文化薪火相传,涌现出刘信、骆泽艳、方士英等典型人物,“宿城好人”现象名闻遐迩。近年来,宿城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践行“宿迁文明20条”,立足主城区定位,扛起主力军责任,为宿迁夺得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第一名的桂冠作出了突出贡献。推动尊法用法成为习惯、礼让行人成为自觉、诚信友善蔚然成风,文明宿城享誉全国。
宿城是一片天蓝水绿、生态宜居的净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努力打造成为“江苏生态大公园”核心景区。境内坐拥“两湖”(洪泽湖、骆马湖)、“两河”(运河、古黄河),中心城区绿地覆盖率达42.6%、人均森林面积近20平方米,印象黄河景区“一堤两带十景”风光绮丽,朱海、白鹿湖等景色宜人,先后摘下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桂冠,实现城市融入自然、现代融入村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传统之美与现代之美交相辉映。围绕“医教水住行”“法访文保收”,全力以赴做好底线民生、基本民生、质量民生等各方面工作。持续深化“双网融合•党社联建”工作机制,连续13年被评为江苏省“平安县(区)”。“两场一厕一灯”“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程”持续推进,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服务功能不断优化,“马陵放歌”“周末书场”“琴鼓村村行”等系列主题文化活动深入人心,基层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宿城是一片开放包容、崇尚创业的沃土。地处淮海经济区中部,属东陇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交叉辐射区。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穿越城区,西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60公里,北离连云港白塔埠机场100公里,宁宿徐、徐宿淮盐、宿新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05国道、249省道、305省道纵横交错,徐宿淮盐城际高铁2019年建成通车,“千里运河第一港”运河宿迁港二类水路口岸即将获批,建成后将成为苏北地区最大对外口岸。宿城经济开发区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目标,综合实力不断攀升。纺织服装、绿色建材、智能电网(激光装备)“2+1”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激光装备和绿色建材两个先进特色产业园区发展迅猛,被评为江苏省科技产业园。围绕打造创业名城,坚持以国家级返乡创业试点为抓手,大力弘扬创业文化,积极培育创业主体,充分激发创业活力,“一村一品一店”建设成果丰硕,大众创业、网络创业蓬勃开展,“淘宝镇”实现全覆盖,“淘宝村”达到61个,入选“全国十大淘宝村集群”“全国电子商务促进乡村振兴十佳县区”,耿车镇为“淘宝村”全覆盖的乡镇。 |
宿豫区位于江苏省北部,东接沭阳县,南靠泗阳县、宿城区,西邻徐州睢宁,北隔沂河与徐州市的新沂、邳州两市接壤。地跨北纬33°48′34″~34°09′40″,东经117°56′15″~118°35′40″。宿豫地处鲁南丘陵与苏北平原过渡带,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位于晓店镇东南的嶂山林场附近,高程为71.2米,最低处位于关庙镇东南袁王荡,高程为8.8米。全区除北部一带为低山丘陵岗外,其余皆为平原,总面积1252.6平方公里。
宿豫区是宿迁中心城市“一体两翼”的东翼,主城区位于京杭大运河东岸,与宿城区隔河相望。宿豫区位置优势明显,处于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和陇海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位于苏鲁豫皖淮海经济区的中心。辖区内贯穿全境的道路为“六横五纵”,东西横向道路6条,分别是老宿沭路、S324、宿穿线、顺兴线、S325、京杭大道;南北纵向道路5条,分别是张家港大道、新扬(新沂-扬州)高速、新大线、S268、晓仰线。省道S324域内线长26.07千米,沿线有曹集、新庄、关庙、保安4个乡镇;省道S325长26.4千米,沿线有顺河、陆集、大兴、仰化4个乡镇(街道);省道S268长35千米,沿线有来龙、曹集、关庙、仰化4个乡镇。新扬高速长29.8千米,在高新区、曹集乡、侍岭镇各有一个出口。辖区有新沂河、中运河等流域性河道2条,中运河域内起点宿迁闸,终点至仰化镇复隆村,长41.13千米;新沂河域内起点为晓店侍岭界,终点至宿沭界,河道全长17.5千米。 |
沭阳,因位于沭河之阳而得名。沭阳县总面积2297平方千米。古有厚镇、渠头、刘庄口等镇,惜毁于兵火。明清增至36个镇。民国期间,裁镇设9市1乡,后改为10区162乡镇,大小集镇星罗棋布。新中国成立后,区乡屡有更动,至20世纪80年代相对稳定,计35个乡镇(场),另有10多个集市。186.45万人口,是全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县;邮编:223600,代码:321322,区号:0527。拼音:ShuyangXian。
自然地理 沭阳地处江苏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属鲁南丘陵与江淮平原过渡带。花海县域介于北纬33°53′至34°25′,东经118°30′至119°10′之间,东西60公里,南北55公里。东与连云港接壤,南与淮安市毗邻,西倚宿迁,北接徐州,是徐、连、淮、宿四市结合部。全县地形呈不规则方形,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地面高程在7-4.5米。县内最高峰韩山海拔70米,除潼阳、茆圩、刘集、悦来等乡镇有些岗岭外,土地平衍,河网密布,有新沂河、淮沭新河等29条河流纵横境内。 沭阳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全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3.8℃,年平均最高气温14.3℃,最低13.3℃。历年最高气温一般在35℃~38℃之间,最低气温在-4℃~-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363.7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年平均风速为2.8米/秒,年平均降水量937.6毫米。 自然资源 沭阳资源十分丰富。沭阳是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县、首批平原绿化先进县、商品猪基地县和科技先进县。年产粮食100万吨、油料6.23万吨、棉花0.51万吨,年出栏商品猪近200万头。 沭阳花木名扬天下,全县花木总面积33万亩,花卉苗木品种3000余种,各类盆景83余万盆,是全国最大的花木基地,有“东方花都”之誉。县内新河镇2000年被省花木协会评为花木之乡,颜集镇2001年被中国花木协会评为“中国花卉之乡”。2006年新河镇周圈村入选“全国十大魅力乡村” 沭阳是传统的林业大县,全县杨树成片林达61.56万亩,林地总面积达4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40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6.5%。 沭阳水产资源优势明显,全县水域面积62.2万亩,可利用养殖水面12万亩,盛产青鱼、鲤鱼、鲢鱼等淡水鱼类。 沭阳矿产资源丰富,蕴藏非金属矿9种,能源矿1种,其中蓝晶石、水晶、磷、云母矿以及黄砂、陶土等都具有较高开采价值。 基础设施 1997年前,沭阳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现代化设施齐全】公路密度在全省最小,等级公路在全省最低,公路质量在全省最差,全县黑色路面仅56公里,人均占有量仅占当时全省平均水平的1/8,72%的行政村未通砂石路,22%的家庭没有通上电,54%的村没有通上电话,80%的村没有自来水。近年来,沭阳举全县之力实施“基础先行”战略,加大基础设施资金投入,有效地缓解了“瓶颈”制约。目前,全县已经初步实现了市县公路等级化、县乡公路灰黑化、乡村道路砂石化、全县公路网络化,公路密度和等级在苏北各县(市)中位居前列。电力、通信、供水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早在1999年就实现了户户通电、村村通电话,农村改水实际受益人口近140万人。 沭阳交通发达。-公路、新长铁路、205国道、245、324、326省道在县城交汇。东去连云港白塔埠机场40分钟,西到徐州观音机场1个小时。沭阳县水路畅通,新沂河横贯东西,淮沭新河纵穿南北。江苏省20大内河港口之一的沭阳港,年吞吐量在300万吨以上,过淮沭河与长江联接,经沭新河、蔷薇河、古泊河达连云港港口。 改革创新 沭阳因改革创新而扬名全国,同时也因改革创新而受益无穷。近年来,沭阳以敢为天下先的非凡气魄,以“一切服从于把事情办成办好”为原则,逐步把改革创新推进到所有可触及的领域。“十五”期间,全县上报省市参评或参展制度创新成果197项,占全市三分之二。创新干部管理制度,首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先河,率先实行干部任前公示、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问责评议等一系列干部任用和监督制度,分别被中组部和国家审计署在全国予以推广。【改革硬汉——仇和】创新行政运行机制,先后成立招投标管理中心、会计核算中心、产权交易中心等“六大中心”和多个重点工作指挥部,新组建蔬菜、花卉、食用菌、畜禽等4大产业发展办公室,对县乡领导干部实行不交叉分工,优化了行政资源,提高了办事效率。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健全一线工作、工作会办、立即就办、无借口工作、首问负责、服务承诺、超时默认和缺席默许、责任追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落实制度。坚持抓发展机遇就是解决好一个个问题、做好一件件实事、办好一个个项目,对目标任务进行定量分解,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建立健全抓早、抓小、抓苗头、抓基层、抓基础、抓主要对象、主要领导抓的“七抓”维稳工作机制,实现了由“救火式”、“被动式”化解社会矛盾向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超前化处理问题转变。成立县“诚信服务监督局”,实行与公安110、经济110、新闻110、安全110联动运行,在重点窗口单位安装服务质量评价器。实行项目帮办制,组织专人或专门班子为重点项目帮办建设、帮办生产、帮办招工、帮办生活。改革让沭阳春潮涌动,生机勃发;创新让沭阳活力迸发,魅力四射。近年来,全国各地每年都有万余人前来考察沭阳改革工作,借鉴沭阳创新的做法。 |
泗阳县位于江苏省北部,南濒风光秀丽的洪泽湖,东与-总理故乡淮安市接壤,全县总面积1418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场)。泗阳为古泗水王国都城所在地,具有5000年文明史和2000年建县史。近年来,因境内多次出土了大量的古泗水国王珍贵文物,而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 泗阳是全国唯一的“中国意杨之乡”,森林覆盖率38.1%,活立木蓄积量达450万立方米,年可采伐50万立方米。泗阳还是全国著名的产粮大县、优质棉基地县、蚕桑基地县和重要的畜离产品基地县。“泗阳大棉花”、“丁庄大菜(金针菜)”、茧丝绸、“山羊板皮”等特产久负盛名。年产鱼虾鳖蟹等特种水产品5万吨。全县现有劳动力人口41万,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近3万名,职业技能培训机构60余家,每年输送2万余名专洪泽湖业技术人员。 目前已形成木材加工、纺织服装、电器照明、化工制造、农副食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意杨产业已成为泗阳最大最靓的产业“名片”。泗绢集团的SPCC牌绢丝、真丝针织服装畅销国内外,大口径夹砂玻璃钢管、高效节能荧光灯、酶制剂、莪术油注射液、人造板、中高密度板等一大批名优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极具开发价值。以打造华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新兴纺织基地和新兴木业基地为目标,泗阳规划建设了县经济开发区东区、西区和南区,进园项目可以享受诸多更加优惠的政策。 泗阳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明代的卢廷兰是纺织机的改革者,江南机坊多设像祭祀,奉为“卢祖”;近代有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数学家胡明复、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等。 泗阳交通便利,水陆空路网四通八达。京杭大运河贯东西,是经长江出海的水运通道。325、230省道和徐宿淮盐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与京沪、宁连高速公路交汇。新长铁路使泗阳与“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及长江三角洲诸多开放城市相连。县城向西85公里即达徐州观音国际机场,向东30公里连接-公路,向东北90公里便到连云港和白塔埠机场,向南两个半小时到南京,四小时到上海。 泗阳基础设施配套,发展载体完善。城区“七横九纵一环”格局初步形成,相继建成了一批环境优雅,设施完备的豪华宾馆和商贸、游乐场所。全县建成了省级示范小城镇2个,市级示范小城镇4个。在县内建立了城厢张李鸡市、新袁羊肉等8个专业批发市场。目前县城拥有城东建材、农副产品、装饰材料三大市场群和红光招商城、振兴商贸城、水仙楼农贸市场等大型综合市场10个,依托小城镇建立各类集贸市场60多个,年交易额12.5亿元。 自然地理 泗阳位于江苏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8°20′~118°45′,北纬33°23′~33°58′之间,南滨洪泽湖,东界淮安市淮阴区,北邻沭阳县,西南与泗洪县交界,西与宿城区接壤。总面积1418平方公里。 泗阳境内无山丘,一片平原,只有个别地区有低矮垄岗。总地势西高东低,属黄淮冲积平原。地面相对高程大都介于12米~17米之间。土壤分三个类型:潮土、砂礓土、黄棕壤土。潮土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占总面积的83.2%。土壤质量较差,四、五级占87.5%,中低产田面积较大。 京杭大运河横穿泗阳东西50公里,成为天然的“分水岭”。运河以南,北高南低,境内河流皆流入洪泽湖,统属淮河水系;运河以北,南高北低,河流皆属沂、沭水系。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河,北起北京通州,南至浙江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泗阳位于北温带南缘,近海无山,地势低平,属北亚热带季风过渡性气候区。冬季干冷,夏季湿热,春季温暖,秋季清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较长。年均气温14.2℃左右,年均日照2215.9小时左右,年均降水量906.2毫米。 泗阳县境内杨树活立木蓄积量已达500万立方米,年木材加工量突破100万立方米,年生长量100万立方米,速生杨树覆盖率42%;泗阳拥有保持纯自然生态的水面65万亩,年产甲鱼、螃蟹、青虾等绿色水产品10余万吨,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畅销-沪等大中城市;泗阳棉花原种场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棉花良种繁育基地,泗阳大棉花享誉大江南北。 |
泗洪县地处江苏中北部、淮河中下游,东临洪泽湖,西与安徽接壤,位于长三角经济区和江苏沿海经济带交叉辐射区域,行政区划面积2731平方公里,人口110万,是中国著名的名酒之乡、螃蟹之乡、生态旅游之乡,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境内地形以平原、岗地为主,亦有零星丘陵,地形起伏,形如姜状。西南和西部有零星残丘蛰伏于宽广岗地之上,北部为黄泛平原,南部和西南部为岗地与平原相间排列地形。总地势是西南、西部高,东南、南部低,最高点海拔62.8米,最低点海拔11.6米。泗洪属东亚季风区,又属北亚热带和北暖温带的过渡区,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光能充足,热量富裕。年均气温14.6度,年均降水量893.9mm,年均日照总时数2326.7小时,无霜期213天,降雪日9.2天,年均风速3.7m/s。土壤具有多宜性,有黄潮土、砂礓黑土、淋溶褐土三大类、31个土种,宜旱、宜水、宜林、宜牧;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作物、林木、水产、畜禽种类繁多。矿产资源丰富,地下蕴藏有石英砂、金刚石、铁锰结核矿、褐铁矿、澎润土、天然矿泉水等矿产资源。
泗洪是一块古老土地,承载着内涵丰富的文化遗存,境内已出土古生物化石70多种,被海内外考古学家誉为“古猿化石宝库”。
1954年在双沟镇出土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被中科院命名为“下草湾人”。楚霸王项羽的“楚壶窑”、三国鲁肃故里的“子敬泉”、吕布辕门的“射戟台”、隋炀帝的“通济渠”等历史遗迹及与其相关的美丽传说,为这片大地增添了缤纷的色彩。
泗洪是一块红土地。抗战时期为淮北苏皖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中心,淮北行署、新四军四师师部均驻于此,刘少奇、陈毅、张爱萍、张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亲临指挥战斗,彭雪枫、江上青等3000多位烈士英名镌刻在这块热土上,震惊中外的血战朱家岗之役,先烈们血染洪泽湖的壮举,给这片土地留下了辉煌夺目的一页。
泗洪历史上名贤辈出,灿若繁星。上古唐虞时代,泗洪即有五帝之一少昊帝。2000年前,徐偃王建都于县境城头附近。三国名将鲁肃、宋代徽州知府李植均为古泗州临淮人。历任明代三部尚书(礼部、工部、刑部)的大学者金纯和明代御史萧玉成的祖籍同出一村,卒后又都葬归故里――龙集镇应山集。明末清初,泗州人戚杰及子伸、孙王甲皆工诗词,并著有《啸门诗集》25卷。清代名将许联镖是界集姬楼村人,曾统领清朝水师在登州海域擒洋匪800余名,缴获敌舰数艘。近代和当代有“淮北刘胡兰”――喻尊霞、中国第一颗-试验场地施工指挥陈觉、原国家建材工业部部长宋养初、安徽省原副省长陈荫南、原副省长田维谦和空军中将吴光宇、经济学家宋养琰、新华社驻外首席记者、摄影名家许必华、著名导演王永宏、以电视剧《戏说乾隆》享誉海内外的剧作家宋项如等。 |
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2013年1月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开区位于宿迁中心城市南部,下辖“一乡三街道”,行政管辖面积118平方公里,社会人口20万,是全市最主要的政策、资本、技术和人才高地,也是宿迁中心城市的重要板块、现代化的“南部新城”。
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工业为根,以企业为本,积极打造智能家电、食品饮料、新型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全力以赴招大引强,培大育强,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特色。
智能家电产业:以节能环保智能型家电为发展方向,重点培育生活电器、厨房电器、温控开关、空调、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行业龙头企业及核心配套企业。
食品饮料产业:以饮料、休闲食品为发展方向,重点培育乳品饮料、烘焙食品、调味品等行业龙头企业及核心配套企业。
新型电子信息:以电容式触摸屏、光热发电系统集成为发展方向,重点培育触控产业、光伏产业、半导体照明产业等行业龙头企业及核心配套企业。
优势一:适宜的地理区位。宿迁与长三角龙头——上海,距离适中。从空间上看,从上海经过苏南、苏中,就是苏北,宿迁位于苏北的中心,与上海和苏南地区有着一定的地理梯度和成本级差。从交通上看,宿迁拥有淮海经济区最便捷、最通畅的立体交通体系。
航空方面。宿迁距徐州观音机场40分钟车程,距连云港白塔埠机场70分钟左右车程;距淮安机场60分钟左右车程;距南京禄口机场约3小时车程。
铁路方面。新长铁路把宿迁至长江三角洲地区有机连接,徐宿淮盐高铁、宿淮铁路已建成通车,已成为京沪高铁第二通道,宿迁到上海只需2个小时左右,宿迁到北京只需3个小时左右。规划建设中的合青高铁、宿新城际铁路、连宿蚌铁路,成为沟通南北、联接东西的区域枢纽,建成后宿迁到青岛只需1小时左右。
公路方面。京沪、宁宿徐、徐宿淮盐、宿新四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水运方面。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纵贯全境,距连云港80分钟车程,连云港港口是国际知名海港,通航160多个国家、1000多个港口。运河宿迁港一、二期工程开港投用,建成2000吨级泊位24个;宿连运河、运河宿迁港三期正在建设中。
优势二:广阔的消费市场。以宿迁为圆点,可辐射苏鲁豫皖20个地级市,1小时可辐射淮海经济区核心区5328万人口,2小时可达整个淮海经济区及周边地区,辐射1.2亿人口。同时,宿迁也是华东沿海地区向中原腹地过渡的必经之地,市场空间巨大。
京东·宿迁馆。于2015年7月正式上线运营,是京东商城全国首个地方特产馆,主要宣传和推介宿迁本地产品,提高宿迁知名度和产品销量,销售业绩始终在京东全国地方特产馆中排名第一,连续三年荣获京东开放平台京英奖。宿迁馆始终坚持以服务宿迁企业为己任,引导地方优质工业、农业产品触网销售升级,为宿迁中小企业及创业者开辟市场,为农村脱贫攻坚、农民增收致富畅通渠道。目前,宿迁馆已入驻本地企业260余家,上线销售单品5387个,涵盖宿迁地方优质农副产品、生活用品和工业产品等全品类。优势三:完备的载体平台。
智能小家电产业园。智能小家电产业园位于宁宿徐高速公路两侧,已经建成厂房90万平方米,高标准建设了生活广场、人才公寓、活动中心等综合配套设施,水、电、气、通信、道路、监控、客货梯等配置到位,企业可“拎包入驻”。其中东区每栋厂房5层,单层面积由1000平方米到7000平方米不等,目前园区已落户企业逾百家,正全力打造高新技术企业集聚新高地。
苏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宿迁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是市委、市政府为加快科技资源集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而打造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主要为园区企业提供产业技术研发、技术培训、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企业孵化等。目前,研究院先后与南京工业大学、江南大学、河海大学、宿迁学院等四所高校合作共建了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成15个专业实验室和1个产品中试基地。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共建了西交大宿迁科技园、西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宿迁中心,与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共建智能家电研发创新与检测服务平台,与上海大学等高校达成深度合作意向。研究院依托高校院所的人才团队,深入企业调研创新需求,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年开展产学研活动30余次,和100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
宿迁综合保税区。宿迁综合保税区位于经开区内,规划占地2.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规划面积1.54平方公里,已完成11.3万㎡标准厂房、1.1万㎡查验仓库和4.8万㎡保税仓库建设,正在向国务院积极申报。
国家白酒检测中心(食品农产品检测中心)。总投资1.2亿元,建筑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配备气质联用、液质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等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仪器设备,是苏北地区实力最雄厚、能力最全面、设备最先进的综合型检测检验机构。可为企业提供原辅料检验、产品检验和技术支持,检测范围覆盖食品、农产品等六大类-个产品。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江苏分院。中国电器科学院江苏分院由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于2017年9月签约共建,并成立江苏威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CEI)及其直属子公司(威凯CVC)的品牌及资质进行市场运作。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占地面积约3.4万㎡,总投资1.5亿元,引进美国频谱分析仪,德国功率测试系统等高端设备,建设大家电、小家电、电磁兼容等领域26个专业实验室。威诺公司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共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能效水效工程中心智能实验室”,是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智能实验室信息化服务平台的首家试点实验室,已获得CMA、CNAS认可,同时,与德国TUV、法国BV、韩国KC建立合作关系,围绕家电产品安全、性能、环境等领域提供检测、认证、计量校准等服务。
西交大宿迁科技园。西安交通大学宿迁科技园由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与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于2016年9月联合建立,总面积5.3万平方米。科技园依托西安交大技术、人才、品牌资源等优势,以科技企业孵化为核心,积极引进海内外科技领军人才和项目,大力发展新兴信息产业、高端智能家电、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动地方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目前,已完成一站式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创业示范基地—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市科技创业服务平台等,正在积极打造国家级创新服务平台,重点引进科技型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入驻,孵育了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
优势四:充足的要素保障
用电不压。省里一直给予宿迁特殊的用电政策支持,宿迁基本没有拉闸限电现象。针对外来投资企业,还开辟了“绿色通道”,方便企业办理相关供电业务。
用地不拖。对投资规模较大、符合产业定位的项目坚持优先供地;对投资规模特别大、质态特别好的项目,坚持“一事一议”,并积极对上争取“点供”。
用工不缺。全市有可用劳动力270万人,数量大、素质高,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仅为苏南、上海、浙江的3/4。宿迁职业技术学院、淮海技师学院等职技院校每年可培训7万多名熟练工人,且可与园区企业签订协议,定向培养专业人才。
办事不难。经开区完成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4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上办理,为企为民服务效率大幅提升。为每一位投资客商提供“一站式、帮办式、保姆式”的全程服务,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
治安不差。宿迁是江苏治安环境最好的地区。连续五年被评为“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市”,群众安全感和对社会治安满意度位居江苏第一。 |
洋河新区(洋河度假区)。 |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是江苏省委、省政府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省内全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江苏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内循环格局的重要抓手,也是苏州宿迁两市最重要的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个”走出去”项目。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原规划面积13.6平方公里,以通湖大道为界,以东为现代新城示范区,以西为工业区,规划人口12.2万人,于2006年11月启动。2019年,启动拓园发展,拓园首期规划面积7.75平方公里,园区规划总面积达到21.35平方公里,以普陀山大道为界,东侧为8.3平方公里精致生活区,西侧为13.05平方公里高效生产区和科技创新区,规划总人口20万人。
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充分发挥苏州、宿迁两地优势,推进产业梯度转移,通过实施先进制造业、服务业等城市功能的综合开发,把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创新发展引领区、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南北共同富裕样板区和国内一流的区域跨界合作园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