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设玉井公社、史家屯公社,1984年改置玉井镇、史家屯乡。 2001年,撤销史家屯乡,并入玉井镇,现共辖18个村民委员会。 |
1947年冬设为山阴县四区区公所;1953年规划为永胜乡、卫国乡、新华乡;1958年9月成立了红旗人民公社;1959年变更为北周庄人民公社;1983年10月改为北周庄乡,同年12月为北周庄镇至今。 2001年3月,撤乡并镇之后,将原苑家辛庄乡的8个村,甘庄乡的三个村及原北周庄镇的10个村合并后为北周庄镇。 |
始建于元末,1937年前,一直为明、清、民国山阴县治所在地。 1949年属山阴县第二区,1953年设山阴城乡,1958年改山阴城人民公社,1984年改山阴城镇,2001年黑圪塔乡与山阴城镇合并,更名古城镇。 |
明代称大要,清代改称岱岳,民国初年为三区区公所驻地,辖桑干河北51村。 1946年县境解放后,设岱岳市,管辖岱岳及附近6村。 1947年从岱岳分出的南大道、堡子巷、瓜园及周围10余村组建为新六区,区公所驻岱岳。 1952年岱岳市更名岱岳镇。 1953年六区设岱岳乡。 1954年岱岳镇并入岱岳乡。 1958年9月撤乡建人民公社,称岱岳人民公社。 1981年4月,析岱岳公社置岱岳镇。 1984年撤人民公社建乡,称岱岳乡。 2001年撤并乡镇,岱岳镇、岱岳乡、甘庄乡合并为岱岳乡。 2011年岱岳乡改称岱岳镇。 |
1949年属右玉县第五区,1952年划入山阴县,1961年设吴马营人民公社,1984年设吴马营乡,名称沿用至今。 |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54年马营归五区管辖。 1956年划入山阴县。 1958年马营属偏岭人民公社所辖。 1961年设立马营人民公社。 1984年政社分开,撤销马营公社,设立马营乡。 2001年偏岭乡并入马营乡,共辖13个行政村。 |
1949年属右玉县第五区,1953年划入山阴县七区,1956年设下喇叭乡,1958年属洪英人民公社,1961年设下喇叭人民公社,1984年设下喇叭乡,2001年3月,撤销原冻牛坡乡,并入下喇叭乡。 |
1949年属山阴县第四区,1953年设合盛堡乡,1958年改合盛堡人民公社,1984年复设合盛堡乡。 下辖12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名称沿用至今。 |
1958年设安荣公社、泥河公社。 1984年改乡。 2001年撤销泥河乡,并入安荣乡。 |
1958年设薛圐圙公社、黑圪塔公社,1984年改乡。 2001年,撤销黑圪塔乡,并入薛圐圙乡,乡政府驻薛圐圙村,辖16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 |
1949年属山阴县第二区。 1956年4月设马营庄乡。 1958年11月属山阴城人民公社。 1961年7月设马营庄人民公社。 1984年7月复设马营庄乡,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