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南溪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南溪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唐乾符二年(875年),于仙源坝筑奋戎城,为今南溪镇城建之始。

2013年3月,撤镇,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南溪街道。

同年12月正式挂牌。

2019年8月23日,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南溪区仙源街道办事处的批复(宜府函〔2019〕31号):设立仙源街道。

将南溪街道管辖的学府社区、天泰社区、川主社区、西门社区和罗龙街道管辖的仙源社区、机耕村、金鸡村、滨江村、凤凰村、洪桥村、平安村、石岭村、石马村、添丘村划归仙源街道管辖,仙源街道办事处驻凤凰路6号。

清康熙初年,刘家镇属下高熊里管辖。

清乾隆中期,刘家镇属下北里管辖。

清嘉庆时期,刘家场属下北里。

清宣统二年(1910年),刘家场设乡。

1950年12月,刘家乡分为红庙、高楼、开元、刘家4个乡。

1952年5月,开元乡划给第八区管辖。

1956年3月,撤销刘家区,刘家乡、高楼乡、红庙乡合并,称作“刘家乡”。

1958年9月,“刘家乡”与“护农乡”合并,建立人民公社,命名为“火箭公社”。

1992年8月20日,南溪县实施撤区并乡建(扩)镇,“火箭乡”更名为“刘家镇”。

清雍正二年(1724年),南溪县分为十三里,大观属上高熊里。

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南溪县分为四里,大观属上北里。

清乾隆初,南溪县分为九里,大观属上高熊里。

清道光中,南溪县复为九里,大观属上高熊里。

清宣统二年(1910年),大观设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改名南溪县。

1950年12月,大观分为大观、云台、牟家、石龙4个乡。

1954年,“大观乡”与“石龙乡”合并为“大观乡”。

1956年3月,云台乡、牟家乡并入大观乡,属大观区。

1992年8月20日,大观、新添两乡所辖村、组全部合并成立大观镇。

2019年8月,撤销大坪乡,并入大观镇。

1950年12月,属汪家、邱场2乡。

1956年,邱场乡并入汪家乡。

1958年,乡改汪家公社。

1984年,公社改汪家乡。

1992年8月,汪家乡改汪家镇。

2019年8月,撤销林丰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汪家镇管辖。

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建镇。

1950年,新民乡并入黄沙乡。

1992年8月,黄沙乡改黄沙镇。

仙临镇地域,明代属集仙乡;清康熙初建场;雍正二年(1724),仙临镇地域为南溪县白云里;嘉庆年间,仙临地域为南溪县下北里;宣统二年(1910),仙临地域设乡。

民国34年(1945),仙临地域属南溪县第四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2月,仙临地域分设为仙临乡、两木乡;1956年3月,开元乡并入仙临乡;1958年9月,改设为仙临人民公社,开元村划属火箭人民公社;1961年,仙临人民公社分设为仙临人民公社、天生人民公社;1984年,仙临人民公社改设仙临乡;1992年8月,撤区并乡建镇,合并仙临、石公两乡,组建仙临镇至今。

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属长兴寺。

清代时期,设长兴乡。

1949年,属东岩、天生、隆兴、长兴4乡。

1956年,4乡合并为长兴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

1992年8月,长兴、天生2乡和长兴区公所合并为长兴镇。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裴石乡。

1950年12月,分为和平、胜利、裴石3乡。

1956年,和平、胜利并入裴石乡。

1958年,乡改裴石公社。

1984年,公社改裴石乡。

2015年12月,宜宾市南溪区撤销裴石乡,设立裴石镇。

2019年8月,撤销留宾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裴石镇管辖。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