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唐宋隶下邦县。 元至元元年(1264年),隶渭南县。 明清隶仕原乡庄官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年(1912年),称景原乡。 1949年5月,称官底乡隶官底区,下设4个村。 1950年3月,官底区撤销隶下邦区。 1956年2月,称官道乡隶官底区。 1958年9月,属五星公社。 1959年1月,称官道管理区隶官道公社,下设21个生产大队。 1961年8月,称官底公社隶官道区。 1971年1月,官道管区撤销隶渭南县。 1984年4月,改设乡,下设21个村民委员会。 1998年3月,改为镇。 |
明清,隶仕原乡官庄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年(1912年)后,隶景原乡。 1949年5月,设官路区。 1955年8月,改为乡。 1956年2月,隶交斜区。 1957年,撤区隶渭南县。 1958年9月,属东风公社。 1959年1月,改为官路管理区隶故市公社,辖16个生产大队。 1961年5月,改为官路公社隶故市区。 1976年1月,故市区撤销隶渭南县。 1984年4月,改为乡,辖16个村民委员会,75个村民小组。 1998年3月,改为镇。 |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中源县治此。 明清隶神川乡西南里。 民国十一年(1922年),隶丰原乡。 1949年5月,设丰原乡属丰原区,辖24个村。 1956年2月,隶崇凝区。 1957年,撤区隶渭南县。 1958年9月,属长丰原公社。 1959年1月,称丰原管理区属崇凝公社,辖24个生产大队。 1961年5月,称丰原公社属崇凝区。 1983年5月,改设乡,辖24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13个村民小组。 1998年3月,改为镇。 |
明清隶石泉乡冯光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年(1912年),称清明乡。 1949年5月,称阎村乡隶阎村区,辖15个村。 1954年3月,隶三张区。 1958年9月,属红星公社。 1959年1月,称阎村管理区隶阳郭公社,辖12个生产大队。 1961年5月,称阎村公社隶阳郭区,辖30个生产大队。 1976年1月,阳郭区撤销隶渭南县。 1984年4月,改设乡,辖12个村民委员会,下设73个村民小组。 1998年3月,改设镇。 2011年1月,原河西乡并入阎村镇。 |
秦汉唐宋,隶下邽县。 元至元元年(1264年),隶渭南县。 明清,隶仕原乡仁得里。 民国,称中和乡。 1949年5月,称官道乡隶官道区。 1950年5月,隶辛市区。 1956年2月,隶官道区。 1958年9月,属中苏友好公社。 1959年1月,更名称大什管区隶官道公社。 1961年8月,更名官道公社隶官道区。 1971年1月,官道管区撤销隶渭南县。 1984年4月,改设乡,辖15个行政村,下设61个村民小组。 2001年11月,周家乡并入官道乡,辖23个行政村,下设121个村民小组。 2011年1月,原周家乡划入下吉镇,官道乡和田市镇合并,统称官道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