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江北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江北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清宣统二年(1910)属镇海县白沙市,清宣统三年(1911)划归鄞县。

1927年归属新成立的宁波市。

1931年初,宁波市撤销,划为鄞县第五区,建有泗洲乡、白沙乡、砖桥镇。

1934年,划归镇海县;1945年,重新划给鄞县,为江北镇地。

1949年11月,划归江北区公所。

1956年2月,中马街道设立,直隶宁波市政府。

1957年5月,中马街道办事处被撤销,分别划归槐树和泗洲街道。

1958年9月,成立江北街道办事处,同时,居民区分别成立跃进和红旗人民公社。

1959年2月,跃进、红旗2个人民公社合并组成宁波江北(城市)人民公社。

1960年4月,下设槐树、中马、白沙3个分社。

1969年,江北城市人民公社复改江北区,3个分社相应改为街道。

1978年7月,泗洲街道办事处改名为白沙街道办事处,下辖10个居委会。

1993年6月,中马街道与槐树街道合并,称中马街道办事处。

2020年6月16日,《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街道行政区划的批复》(甬政发【2020】35号),合并中马街道、白沙街道,设立外滩街道。

下辖8社区:浮石、新马、盐仓、外滩、白沙、包家、湖西、日湖8个社区。

1984年4月,孔浦街道以孔浦村为中心成立,并从白沙街道划入下白沙、西管、孔浦一村3个居委会。

1985年新组建压赛、孔浦二村2个居委会;1986年10月,镇海区清水浦乡里夏村划入。

当年,组建里夏、双桥、文汇、绿梅4个居委会。

随着城区范围的扩大,又相继成立文萃、怡江、红梅、白杨、春梅6个居委会。

2001年10月,下辖15居委会调整成立百合、白杨、文竹、怡江、孔浦一村、孔浦二村、绿梅、红梅8个社区居委会。

2004年进行了部分街道、镇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的调整(甬政发【2004】54号文件),成建制划入原甬江街道的路林、联成、双桥3个行政村,划出百合、白杨社区。

调整后的孔浦街道下辖6个社区、3个建制村。

2020年6月16日,《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街道行政区划的批复》(甬政发【2020】35号)。

将甬江街道白杨社区成建制划入。

调整后的孔浦街道下辖1个行政村:路林村。

7个社区:绿梅社区、红梅社区、怡江社区、文竹社区、双桥社区、白杨社区、北站社区。

1987年9月,筹建文教街道办事处,1988年1月,槐树街道的大闸、浮石2个居委会和宁波市海曙区孝闻街道北郊居委会的3个居民小组划入;同月新成立碶桥、范江岸、育才3个居委会。

1988年11月,文教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驻文教路11号。

1993年7月,成立翠东、翠西、翠中3个居委会;1994年1月,成立翠柏、翠竹、翠树3个居委会;1996年4月,成立姚中居委会;1997年11月,成立王家边、繁景2个居委会;1998年5月,成立双东、育苑2个居委会。

1999年4月,浮石、王家边2个居委会划归中马街道。

2001年10月,下辖的15个居委调整成立双东坊、大闸、翠东、育才、范江岸、繁景6个社区居委会。

2004年6月,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甬政发【2004】54号),成建制划入原甬江镇的永红村,调整后的文教街道下辖双东坊、大闸、繁景、范江岸、翠东、育才6个社区,永红村1个行政村。

2005年8月,组建北岸琴森社区居委会。

1958年9月,东郊、西郊、南郊3乡合并建立甬江人民公社。

1959年12月,庄桥人民公社与甬江人民合并为甬江人民公社。

1960年10月,甬江人民公社又分为甬江、庄桥2个公社,属甬江公社。

11月,甬江公社东境划归镇海县东风人民公社(庄市),称梅堰管理区。

1961年12月,设立甬江区公所。

1962年12月区公所撤销。

1963年,梅堰管理区重新划归宁波市甬江公社。

甬江公社分设北郊公社。

1978年4月,甬江公社划分为东郊、西郊和江北3个公社。

1982年2月,江北公社的白沙、压赛、西管、孔浦等居民区划归白沙街道。

1983年改公社为乡。

1984年3月,镇海县庄市镇的路林、联成、双桥3个村划入北郊乡;4月,江北乡孔浦、压赛2个村划入北郊乡,同月,江北乡更名湾头乡。

1984年4月,孔浦街道成立后,区域内建成的居民区划归孔浦街道。

1987年9月,文教街道成立后,将区域内建成的居民区划归文教街道。

1991年成立湾头居委会。

1992年5月,湾头乡与北郊乡合并为甬江镇。

2004年6月,甬江镇改街道。

2020年6月,江北区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将白杨社区成建制划出归孔浦街道(甬政发【2020】35号)。

沿用至今。

清乾隆三年(1738)的《慈溪县志》中,在卷一舆地县境图中已标有庄桥地名,在卷三、山川、桥条目下有庄桥记载。

1919年,县以下乡改为区,属慈溪县庄桥区。

1932年,改里、都为乡镇,庄桥区辖有庄桥镇、洋墅镇、费市镇、灵汉乡、洪塘镇、狮山乡、裘墅镇。

1946年,行政区划调整为庄桥镇、费市镇。

1949年6月,成立庄桥镇人民政府。

1950年4月,庄桥镇析出洋墅乡。

1951年7月,又析出庄桥乡。

1953年6月,庄桥乡改建制为庄桥镇。

1954年10月,慈溪县迁址,政区调整,庄桥区的费市、洋墅2乡划归余姚县,庄桥镇划归宁波市,11月设立庄桥特区,并成立庄桥区人民政府,下辖庄桥镇,姜颜乡、灵阳乡、新和乡。

1956年2月,新和、灵阳2乡合并称新阳乡,姜颜乡并入庄桥镇,3月,划给余姚县的洋墅、费市2乡并入鞍山乡。

1958年9月,庄桥镇、北郊乡、新阳乡合并建立庄桥人民公社,下辖庄桥、新阳、北郊、马径、压赛、穆家等生产大队。

1959年12月,庄桥人民公社与甬江人民公社合并为甬江人民公社。

同月,恢复庄桥镇建制。

1960年10月,甬江人民公社复分为甬江、庄桥2个人民公社。

庄桥人民公社辖内7个管理区。

1961年5月,甬江、庄桥2公社改建为甬江、庄桥、洪塘、洋墅、费市等公社。

庄桥公社下辖12个生产大队。

1963年,分设庄桥镇。

1983年12月,庄桥公社改为庄桥乡。

1984年8月,庄桥乡并入庄桥镇。

1990年10月,洋市乡撤销,其中东邵、西邵、袁陈、谢家4个村并入庄桥镇。

1992年5月,费市乡撤销,全境并入庄桥镇。

2004年6月撤镇建街道。

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2020年6月16日,《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街道行政区划的批复》(甬政发【2020】35号),调整庄桥街道区划范围,江北大道以南部分以洋市中心河东侧岸线为基准,其余边界保持不变。

洪塘洪氏,于南宋(1127-1297)居此。

《晋书》载:句章有汉塘,孔愉修复之。

清光绪《慈溪县志》也记载:“汉坡,县东南廿里,相传为汉时所筑。”洪塘原属句章(今慈城),唐武德八年(625)属鄮县。

明《嘉靖宁波府志》记载:洪家塘市(洪塘旧称),塘内河道纵横,塘外江流通海。

1932年,改里为乡镇,称洪塘镇。

1936年,境内置有洪塘镇、裘市镇、洋墅镇、狮山乡。

1946年,改设洪塘乡、裘市乡,部分区域划归庄桥镇。

1950年4月,洪塘乡划分为洪塘、鞍山、狮东3乡。

1954年10月,划归余姚县。

1958年10月,余姚姚东区组建东风人民公社,全境属东风人民公社。

1959年1月,东风人民公社改称慈城人民公社。

1960年10月,慈城人民公社全境划归宁波市;11月,慈城人民公社划出洪塘、鞍山、费市、应家、洋市、狮东6个管理区归庄桥人民公社。

1961年5月,慈城人民公社改建为慈城、云湖、妙山、乍山、半浦、慈东、裘市等公社;甬江、庄桥2公社改建为甬江、庄桥、洪塘、洋墅、费市等公社。

1978年11月,属宁波市郊区办事处辖内。

1983年12月,洪塘公社改为洪塘乡。

1984年2月,宁波市郊区与江北区合并,归属江北区。

1985年3月,洪塘乡改建制为洪塘镇。

1989年12月,裘市乡改建制为裘市镇。

1990年10月,洋市乡撤销,其洋市、孙家、上宅、旧宅徐4个村并入洪塘镇。

1992年5月,裘市镇并入洪塘镇。

2004年6月,撤镇改建洪塘街道办事处。

2020年6月进行了街道区划调整(甬政发【2020】35号),调整洪塘街道行政区划。

以茅家河西侧岸线为界,将现洪塘街道分设为洪塘街道和前江街道。

《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街道行政区划的批复》(甬政发【2020】35号),新设立前江街道。

辖区范围包括:东以茅家河西侧岸线为界;东北至江北大道;南、西南至姚江;西、西北与慈城交界,边界不变。

面积16.7平方千米,总人口约2.03万人,户籍人口约4326人,下辖西江、朱界、横山、邵家渡、裘市5个行政村,星旅、西洪、长兴、未来盛园、兰庭、云谷6个社区。

慈城,1200多年皆为句章县、鄞县、鄮县、慈溪县治(县城)。

句章县改名为慈溪。

时县治(县城)亦称作慈城。

秦时设句章县,治于境内三勤村城山渡东。

至唐武德四年(621),析句章县置姚州、鄞州,属鄞州;武德八年(625)废鄞州,更置鄮县,属鄮县;开元二十六年(738),析鄮县分设慈溪、奉化、翁山、鄮4县,属慈溪县,治于今慈城城内浮碧山。

1919年,县以下乡改为区,境内分设城区和丈亭区。

1936年,城区有孝东镇、孝西镇;丈亭区有云湖镇、乍浦镇、黄思乡(待考)。

1943年,孝东、孝西镇合并为孝中镇。

1946年,乍浦镇、黄思乡合称乍黄乡。

1949年5月,慈溪县解放,当月,孝中镇人民政府成立。

1950年2月,境内分设城关、云山2区;4月,撤销江屿乡,分设为乍山乡、黄山乡、半浦乡;7月,析孝中镇为孝东、孝西两镇。

1951年8月,孝东、孝西镇合并建立慈城镇。

当年,城关区属本境的有鄮力、城东、半浦、狮东4乡和慈城镇;云山区有云湖、妙山、乍山、黄山4乡。

1954年10月,慈溪县治从慈城迁往浒山,慈城全境划归余姚县。

1956年2月,余姚县撤销城关区、云山区;4月,乍山、半浦、黄山3乡合并为乍山乡,驻杨陈村;妙山、云湖2乡合并为妙山乡,驻朱村岙;狮东、横山、裘市、城东4乡合并为狮东乡,驻裘市;鄮力、汶溪2乡合并为汶溪乡,驻汶溪所。

1957年1月建立中共余姚县姚东区委(慈城镇并入),领导妙山、乍山、狮东、鞍山、汶溪5乡,2月,狮东乡划分为狮东、裘市2个乡。

1958年1月,汶溪乡划归镇海县;10月,姚东区组建东风人民公社,分设20个生产大队和1个试验场,现境域全境加入。

1959年1月,东风人民公社改称慈城人民公社,8月,恢复慈城镇建制。

1960年5月,慈城镇归属慈城人民公社领导,10月余姚县慈城人民公社全域划归宁波市管辖,11月慈城人民公社划出洪塘、鞍山、费市、应家、洋市、狮东6个管理区归庄桥人民公社管理。

1961年5月,慈城人民公社析为慈城、云湖、妙山、乍山、半浦、慈东、裘市等公社(镇);9月慈城区公所设立,辖云湖、妙山、乍山、半浦、慈东、裘市、洪塘、费市8个公社和慈城镇。

1962年12月,慈城区公所撤销,所属人民公社(镇)归宁波市郊区。

1968年6月,慈城镇人民委员会改称慈城镇革命委员会,1980年11月,复称原名。

1983年,实行政社分设。

1984年2月,宁波市郊区与江北区合并,组建新江北区,4月,撤销慈东乡并入慈城镇。

1992年5月,撤销妙山乡、云湖乡并入慈城镇;半浦乡和乍山乡合并为乍浦乡。

2001年10月,撤销乍浦乡,并入慈城镇。

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