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互助县丹麻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互助县丹麻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丹麻”系藏语,意为“花冠、花瓣”。明洪武三十年(1397)申中十三族归居后,丹洛麻族居住此地,故以其部落为名。
据查,1962年前,统称为泽林村,1962年土改后,从泽林村分出一部分补姓和李姓人家,因补姓氏比较多,故称为补家村,故名。
因本村坐落于东山乡岔尔沟沟口处,故称为岔尔沟门村,故名。
最早因东姓人居住得名为东家村。
锦州村名起于泽林上滩,曾经“辛口社”,形容当时此地较穷,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后改称“胫股庄”,形容庄内无树木,1952年改名为景州庄,即“美好而地大”之意,1958年称景州大队,1983年机构改革时改为“锦州”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据查:约在清朝嘉庆5年(公元1800年)在村中间有一座俄博,当地方言称之为拉布彩种,约1907年前后改名为拉布素。后来叫拉庄村。
此村始建于明朝(公元1630年),在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残存墙呈三角形村堡,此堡建在石梁上,用石头砌成,故得名。
“松德”系藏语“斯利德”。其含义是“一块儿埋人和祭祀的地方”,村南有座“万人坑”,坑后有三个土疙瘩,至今残留可见,故名。
因居住地处于索卜滩村西部一条沟内,故起名为索卜沟村。
索卜滩全称“索霍滩”,“索霍”是指蒙古人,意为蒙古滩。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部将格利特带兵来到此地,病故于此,其部下便停留下来与当地霍尔人通婚,繁衍生息而成为土族(索呼),是土族的发祥地之一,故名。
哇麻,藏语意为中间,后来称为哇麻村,故名。
在清朝时期就有石头山城汪湛庄这个说法,所以汪姓和湛姓是来到这里居住的最早的姓氏。后来叫汪家村,故名。
最早哈拉直沟乡一姓温的人氏来到这里居住,故称为温家,后来就叫温家村,故名。
因位于丹麻镇西部得名为西丹麻,后来叫西丹麻村。
此村始建于明朝年间,是哈拉直沟九堡十三庄最后新建的一个庄堡,故得名。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