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更楼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更楼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2003年11月更楼村撤村建居,与更楼居民合并组成。

按旧志记载,在南宋淳熙十二年时为寿昌县仁丰乡属地;明万历六年为寿昌县一都属地;清雍正六年为寿昌县东乡属地,光绪八年仍为寿昌县东乡属地。

民国三十年属寿昌县更楼镇,解放前后属寿昌县仁丰乡。

1950年7~8月间至2001年10月,属更楼乡(公社)、新安江公社(镇)。

1949年称更楼乡更楼村农会;1953年称更楼农业社;1958年称更楼大队;1983年称更楼村村委会;1981年为更楼居委会;2003年更楼村撤销与更楼居委会合建更楼社区。

1958年衢州钢铁厂迁至更楼成立更楼化肥厂,1960年更名为建德县更楼化工厂。

2005年6月设置更化社区。

现村域在南宋淳熙十二年属仁丰乡;明万历六年属仁丰乡;清雍正六年属厚堂庄,光绪八年属仁丰区二都二图;民国三十年属仁丰乡。

解放初属七里乡,1950年9月为淤堨乡张家村,1953年为淤堨乡张家初级社,1958年底属新安江公社张家生产队,1961年7月为更楼公社张家大队。

1983年11月为更楼乡张家村;自1992年5月起属新安江镇,2001年10月起属更楼街道。

现村域在南宋淳熙十二年属仁丰乡;明万历六年属仁丰乡;清雍正六年属骆村庄,光绪八年属仁丰区二都一图;民国三十年属七里乡。

解放初属七里乡,1950年9月为淤堨乡骆村村,1953年为淤堨乡骆村初级社,1958年底为新安江公社骆村生产队,1961年7月为更楼公社骆村大队。

1983年11月为更楼乡骆村村,自1992年5月起属新安江镇,2001年10月起属更楼街道。

现村域在南宋淳熙十二年属仁丰乡;明万历六年属仁丰乡;清雍正六年属厚堂庄,光绪八年属一都一图;民国三十年属仁丰乡。

解放初属仁丰乡,1950年9月为更楼乡后塘村,1955年为更楼乡后塘初级社;1958年底为新安江公社后塘生产队,1961年7月为更楼公社后塘大队。

1983年11月为更楼乡后塘村;1992年5月起属新安江镇,2001年10月起属更楼街道。

现村域在南宋淳熙十二年属仁丰乡;明万历六年属仁丰乡;清雍正六年属湖岑庄,光绪八年属仁丰区一都一图;民国三十年属仁丰乡。

解放初属仁丰乡,1950年9月为更楼乡湖岑畈村,1953年为更楼乡湖岑畈初级社,1958年底为新安江公社湖岑畈生产队,1961年7月为更楼公社湖岑畈大队。

1983年11月为更楼乡湖岑畈村,自1992年5月起属新安江镇,2001年10月起属更楼街道。

现村域在南宋淳熙十二年属仁丰乡;明万历六年属仁丰乡;清雍正六年属新市庄,光绪八年属仁丰区一都二图;民国三十年属仁丰乡。

解放初属仁丰乡,1950年9月为东林乡新市村,1953年为东林乡新市初级社;1958年底属新安江公社新源生产队,1961年7月为更楼公社新市大队。

1983年11月为更楼乡新市村;自1992年5月起属新安江镇,2001年10月起属更楼街道。

现村域在南宋淳熙十二年属仁丰乡;明万历六年属仁丰乡;清雍正六年属燕山庄,光绪八年属仁丰区一都二图;民国三十年属仁丰乡。

解放初属仁丰乡第十村,1950年9月为东林乡黄岙村,1953年为东林乡黄岙初级社,1958年底为新安江公社黄岙生产队,1961年7月为更楼公社黄岙大队。

1983年11月为更楼乡黄岙村,自1992年5月起属新安江镇,2001年10月起属更楼街道。

宋元祐六年(1091),龙溪郑氏族人郑彦进士及弟。

现村域在南宋淳熙十二年属建德乡;明万历六年属建德乡;清雍正六年属西小洋庄,光绪八年属建德十二都;民国三十年属白沙乡。

解放初属西洋乡,1950年9月划归寿昌县,为更楼乡甘溪村,1955年为更楼乡甘溪初级社,1958年底属新安江公社甘溪生产队,1961年7月为沽塘公社甘溪大队,1966年12月为邓家公社甘溪大队。

1983年11月为邓家乡甘溪村,2001年10月起属更楼街道。

“淤堨”在官书中所见最晚不迟于明万历《严州府志·寿昌县图》所载之“淤堨铺”。

现村域在南宋淳熙十二年属仁丰乡;明万历六年属仁丰乡;清雍正六年属淤堨庄、新街庄,光绪八年属二都二图;民国三十年属七里乡。

解放初属七里乡,1950年9月为淤堨乡第九村、第十村、桐子源村;1953年为淤堨乡新街、淤堨、桐子源初级社;1958年底为新安江公社新街、淤堨、桐子源生产队,1961年7月为更楼公社新街、淤堨、桐子源大队。

1983年11月为更楼乡新街、淤堨、桐子源村,3个村自1992年5月起属新安江镇,2001年10月起属更楼街道,2007年7月合并由原淤堨、新街、桐子源3个村。

现村域在南宋淳熙十二年属仁丰乡;明万历六年属仁丰乡;清雍正六年属燕山庄,光绪八年属一都二图、十二都一图;民国三十年属仁丰乡、西华乡。

解放初属仁丰乡,1950年9月为东林乡五里源村、童家乡第五村、第六村;1955年为东林乡五里源、石马、童家乡过浴山初级社;1958年底属新安江公社新源、石马生产队和卜家蓬公社过浴山生产队;1961年7月为更楼公社五里源、石马大队,童家乡过浴山大队。

1983年11月为更楼乡五里源村、石马村,童家乡过浴山村。

1992年5月起五里源、石马村属新安江镇,过浴山村属寿昌镇;2001年10月起五里源、石马村属更楼街道;2007年7月3个村合并。

由原洪宅、直坞、岩垄3个村合并而。

现村域在南宋淳熙十二年属仁丰乡;明万历六年属仁丰乡里;清雍正六年属过塘庄,光绪八年属寿昌仁丰区一都一图;民国三十年属白沙乡、仁丰乡。

解放初属仁丰乡,1950年9月为沽塘乡第二村、第五村;1955年为沽塘乡直坞、岩垄、洪宅初级社;1958年底属新安江公社甘溪生产队,1961年7月为沽塘公社洪宅、直坞、岩垄大队;1966年12月为邓家公社洪宅、直坞、岩垄大队。

1983年11月为邓家乡洪宅、直坞、岩垄村;3个村自2001年10月起属更楼街道,2007年7月合并。

由原桥亭、甘岭、马目坞3个村合并而成。

现村域在南宋淳熙十二年属建德县建德乡、寿昌县仁丰乡;明万历六年属建德县建德乡、寿昌县仁丰乡;清雍正六年属建德县马目庄、寿昌县沽塘庄,光绪八年属建德县十二都、寿昌县一都;民国三十年属建德县甘源乡、寿昌县仁丰乡。

解放初属建德县亲睦乡、寿昌县仁丰乡,1950年9月为邓家乡第八村、沽塘乡第一村;1955年为邓家乡桥亭、马目坞、沽塘乡甘岭初级社;1958年底为新安江公社桥亭、马目坞、甘岭生产队,1961年7月为沽塘公社桥亭、马目坞、甘岭大队;1966年12月为邓家公社桥亭、马目坞、甘岭大队。

1983年11月为邓家乡桥亭、马目坞、甘岭村;3个村自2001年10月起属更楼街道,2007年7月合并。

由原邓家、新岭、大坪3个村合并而成。

现村域在南宋淳熙十二年属建德乡;明万历六年属建德乡大川里;清雍正六年属马目庄,光绪八年属十二都;民国三十年属甘源乡。

解放初属建德县殿后乡,1950年9月为邓家乡第六村、第七村,1955年为邓家乡邓家、大坪、新岭初级社;1958年底属新安江公社邓家、马目坞生产队,1961年7月为沽塘公社邓家、大坪、新岭大队;1966年12月为邓家公社邓家、大坪、新岭大队。

1983年11月为邓家乡邓家、大坪、新岭村;3个村自2001年10月起属更楼街道,2007年7月合并。

由原石岭、长岭、南山、过塘源等4个村合并而成,恢复使用1956年合办高级社后至1961年7月间的社(队)名。

现村域在南宋淳熙十二年属仁丰乡;明万历六年属仁丰乡;清雍正六年属石岭庄、过塘庄,光绪八年属仁丰区二都一图;民国三十年属沽塘乡。

解放初属仁丰乡,1950年9月为沽塘乡第一村、第三村;1955年为沽塘、石岭、长岭、南山初级社;1958年底为新安江公社石岭生产队,1961年7月为沽塘公社石岭、长岭、南山、过塘源大队;1966年12月为邓家公社石岭、长岭、南山、过塘源大队。

1983年11月为邓家乡石岭、长岭、南山村;4个村自2001年10月起属更楼街道,2007年7月合并。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