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吟村位于317线以北,东与梓潼社区接壤,南与西区花园、百事可乐接壤,西与国宁村接壤,北与西南交大校区接壤,交通便捷,辖区共有7个村民小组,党员88人党小组7个,幅员2950亩,住户952户,常住人口2390人,流动人口近700余人,村年收入无,村民人均年收入1.5万元,全村共管理服务龙吟苑、锦园四期两个安置小区。 |
犀浦镇国宁村地处犀浦镇中心城区,距成都市区仅12公里,处在犀浦镇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全村幅员面积1.8平方公里,成犀快速通道、城际铁路贯穿全村。全村现有7个村民小组,其中3、4、5组为划地安置,1、2、5、6、7组属于集中安置,全村人口共655户、1722人,辖区企业12家,全村人均收入9800元。 几年前,国宁村还是人均收入不足4520元,集体经济收入不到40万元的较落后村。为改变国宁村现状,加快转型速度,镇党委、政府要求村党支部大刀阔斧的进行村务改革,整治村容村貌,打造集体经济载体。村党支部以此为契机,以基层治理结构改革为抓手,增强党组织凝聚力,集中力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全面推动农村向社区转型。
今犀浦镇国宁村,古时有国宁寺,因此得名。南宋时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曾游国宁寺,并留下一篇著名散文《犀浦国宁观古楠记》。该文详细记述了该寺4株千岁古楠葳蕤荣茂:“枝扰云汉,声挟风雨,根入地不知几百尺,而荫之所庇车且百辆。正昼,日不穿漏,夏五六月暑气不至,凛如九秋。成都固多寿木,然莫与四楠比者……”及其由此所生发的有关爱人及物、不可“残灭千岁遗迹”等感慨。
清乾隆年间,县令李馨因编修县志曾前往国宁寺察看,昔日古楠早已不存。
《成都犀浦国宁观古楠记》: 夫勿翦憩棠,恭敬桑梓,爱其人及其木,自古已然。姑以蜀事言之,则唐节度使取孔明祠柏一小枝为手板,书于国志,今见非诋。蒋堂守成都,有美政,止以筑铜壶阁,伐江渎庙一木,坐谣言罢,亦书国史。且王建、孟知祥父子,专有西南,穷土木之侈,沉犀近在国城数十里间,而四楠不为当时所取,彼犹有畏而不敢者。 |
犀浦镇犀浦村位于犀浦镇的西面,东接犀池社区,南接高新西区,西邻红光镇合兴村,北靠红光铁门村。辖区内有西华大学、成都纺织高专和成都树德联校等大专院校;有成都儿童福利院及高档楼盘橡树湾、曼城、今日花园、西区地标和天府明珠花园等;成都绕城高速、317国道和成灌高铁、泰山大道与西区大道纵横全村。辖区幅员2100亩,共计1525人,村民小组6个,党员65人,预备党员1人,党小组5个。村年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收入来源主要是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收入和集体财产租金收入,村民人均年收入8658元。 |
旧时此地是大田耕区,遂沿用“大田”之名。解放前为郫县合兴乡第十二保,解放后改名为合兴乡大田村。 农业合作运动中,划给犀浦乡,属于犀浦第二高级合作社第三耕作区。 1978年土地改革更名为犀浦乡十六大队,1984年恢复为大田村,2019年更名犀浦街道大田村。 郫县犀浦镇大田村地处郫县东郊,犀团路贯穿全村,东郊车管所,西邻西华大学,北邻团结镇,南邻西南交大,全村共有八个农业合作社,其中第六合作社已被西南交大征用,已成建制农转非,全村总人口2016人,总户数718户,总耕地面积1264庙,幅员面积1.8平方公里。
|
双林村与大田村、石亭村接壤,与红光镇相邻。双林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全村常住人口1600余人。交通便利南近邻成灌公路与成灌轻轨、北有沙西线、东与绕城高速公路接壤;又有成都技师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西华大学、东有西南交通大学相邻文化资源丰富;辖区内因西南石材城的进驻为村上的经济带来了飞跃性的发展。
|
此处有焦公亭,且基本是用石头建成,故名。1949年曾属成都县二区,1958年为犀浦人民公社第六大队,划归郫县,1961年为犀浦人民公社跃进村,1965年为犀浦人民公社十八大队,1986年更名为犀浦镇石亭村,成立石亭村民委员并沿用至今,2019年,按照成府函(2019)128号文件,撤销犀浦镇设立犀浦街道,更名为犀浦街道石亭村。 石亭村位于犀浦镇北面,东临安靖镇,北临团结镇,沙西线贯穿全村,成都绕城横跨南北。耕地1342亩,10个村民小组,总共700户,总人口2127。其中以西南交通大学拆迁,第七农业合作成建制农转非。2010年全年人均收入8188元。村民代表50人。2005年成立老年体育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