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为东兴场。 1935年,改场为乡。 1937年,分置上东、下东乡属上东乡。 1942年,上东乡改为上东镇。 1951年,分置东兴镇和东恩、庆国、同庆、胜利乡。 同年划归内江市(今市中区)。 1952年,划为内江市第六街。 1955年,改为东兴镇,1958年,并入东兴人民公社。 1962年,复名。 1976年,改为东兴街道。 1989年,划归东兴区,更名为内江市东兴区东兴街道,并沿用至今。 |
清为东兴场。 1935年改场为乡。 1937年分置上东、下东乡属上东乡。 1942年上东乡改为上东镇。 1955年改为东兴镇,1958年并入东兴人民公社。 1962年复名。 1967年改为东兴街。 1976年改为东兴街道。 1989年划归东兴区。 1995年析出大佛寺至和平桥以西和原东兴乡7个村新置西林街道办事处。 |
1937年,由东兴乡分至下东乡。 1951年,分至新国、新民、新华、九岭乡。 1952年,并4乡为新民、新国乡,划入内江市(现市中区)。 1955年,新民、新国乡并为红旗乡。 1958年,与五星乡、东兴镇合建东兴人民公社。 1962年,析置红旗公社。 1982年,更名国光公社。 1984年,撤社置乡。 1995年9月,划进东兴区。 1997年4月,撤国光乡,设立新江街道办事处。 |
清同治时〔1862年〕,置田家场。 1913年,改场为乡。 1942年,分置田东、田西乡。 1951年,田东乡分置共和乡。 1953年,撤共和乡置田家镇。 1958年,撤镇入民主乡。 1962年,析田东、民主、松柏、三溪等公社地置田家公社。 1984年,撤社复乡。 1985年,撤乡复镇。 1992年田东乡、柳桥乡及田西乡的八村并入。 1995年,析出田东、柳桥乡。 2019年,太安乡、柳桥镇、同福镇并入。 |
在清代属观音里,解放前为郭家乡。 1942年,析郭家乡地置郭北、郭南乡。 1951年,郭北乡分置回龙、五联、和盛、斯盛乡。 1953年,并五联、回龙乡为五龙乡,并斯盛、和盛乡为斯和乡,析街村建郭北镇;郭南乡分置建华、灵山、华胜、新和乡。 同年,建华、灵山乡并为协和乡,华胜、新和乡并为华山乡。 1955年,并协和、华山乡为郭南乡。 1958年,撤乡建人民公社。 1966年,“文化大革命”改名八一公社。 1970年,恢复郭北公社。 1984年,撤社复乡。 1986年,撤郭北乡复镇。 1992年,撤郭南乡并入。 并沿用至今。 |
明,为内江县高梁里。 清,置高梁镇,以高梁寺得名。 1913年,为高梁乡。 1934年,分置高梁镇。 1937年,分置高梁乡。 1942年,析出另置安仁乡。 1951年,析出另置新华、金龙乡。 安仁乡分置翻身、胜利、和平3乡。 1953年,两乡并入高梁乡,析街村置高梁镇;3乡并为拥护、胜利乡,1955年,再并为安仁乡。 1958年,撤乡、镇建人民公社。 1984年,撤社复乡。 1985年,撤高梁乡复镇。 1992年,撤大治、安仁乡并入。 1995年,析出大治乡。 2019年,撤大治乡并入。 并沿用至今。 |
明代,建白鹤场,清代时期,沿用此名,民国初期,该场为复兴乡。 1951年,土改分分置复东、复西、复中、复北4个小乡。 1953年,民政建政时又将复中、复北并为红旗乡,复东、复西并为五星乡。 1955年,红旗、五星乡合并置白鹤乡;永远、新华乡合并复华山乡。 1958年,撤乡建人民公社。 1966年改名红光公社、黎明公社。 1970年,复名。 1982年,将“鹤”简化写为“合”。 1984年,改为白合乡。 1988年,建白合镇。 1992年,撤华山乡将8个村并入。 2019年,撤苏家乡并入,并沿用至今。 |
清代,分属于内江县东乡白沙里、龙桥里、石子里。 解放前为第三区(曾辖观中、观左、观右、泰安、华山、平滩、石子、永东、永西、郭南、郭北、田东、田西等13乡)。 1951年,分天宫乡、白云乡、复兴乡。 1953年复兴乡更名文星乡,天宫乡街置观音镇,农村入文星乡。 1955年,白云乡并入文星乡。 1958年,合建顺河人民公社。 1962年,撤顺河公社置天宫公社。 1985年,撤乡建顺河镇,并沿用至今。 1992年高山乡、马鞍石乡的七村并入。 |
清代、民国,建便民、贾家乡。 1951年,为纪念1950年在剿匪点头中牺牲的郭双才等28名烈士,由便民乡更名为双才乡;贾家乡分置民主、巫萍、人民、三烈、和平乡。 1953年,太和乡并入双才乡;民主、巫萍、人民乡并为人民、集中乡。 1955年,双才、烈士乡合并为便民乡;人民、集中乡合并复贾家乡。 1958年,撤乡建双才、贾家人民公社。 1984年,撤社复乡。 1992年,改为双才镇。 1995年,析出置三烈乡。 2019年,撤三烈镇并入,并沿用至今。 |
清为杨家场。 1934年,改场为乡。 1951年,分置秀溪、石坝、人和、清流乡。 1953年,并秀溪、清流乡为团结乡,并石坝、人和为建设乡。 1955年,团结乡改名杨家乡。 1958年,撤乡建人民公社。 1981年,改名杨家、石盘寨公社。 1984年,撤社复乡,更名为杨家乡。 1992年,石盘寨乡并入置镇,并沿用至今。 |
椑木镇沧桑岁月,夏商有丁,秦汉洞居,汉至隋唐茅尾几间江边立,盛唐佛兴,宋设盐司,北宋初置椑木镇,明为椑木里,清复宋名,民国时期几经撤并。 1937年,分置椑西镇、椑东乡。 1951年,由椑西乡置椑木镇。 1958年,由工农人民公社合建椑木人民公社。 1962年,析置椑木镇。 1987年,撤销椑木乡,并入椑木镇。 1995年11月,由市中区划归东兴区管辖,更名为内江市东兴区椑木镇。 2019年,撤小河口镇、中山镇、椑南镇并入。 |
东汉隶汉安县,北周隶中江县,隋隶内江县,明为石子里。 清同治时置石子镇,隶内江县东乡石子里。 1913年,名石子乡。 1951年,析出另置共和、全盛、永兴乡。 1953年,并永兴、全盛乡为互助乡,并共和、石子乡为合作乡。 1955年,互助、合作乡合并复石子乡。 1958年,更名石子人民公社。 1962年,析出另置互助公社。 1984年,更名为石子乡。 1992年7月,撤互助、石子乡并入建石子镇,并沿用至今。 |
清代,属龙桥里为永兴场,1913年,改为永兴乡。 1942年,析永兴乡地置永东乡,因地处永兴庙以东,故名。 析永兴乡地置永西乡,因地处永兴庙以西,故名。 1951年,分置永东乡分为和平、中兴、共和、新民四乡。 永西乡分置太平、新华、民主乡。 1953年,并共和、中兴乡为中和乡;民主、和平乡并为新和乡;太平、新华乡并为太华乡。 1955年,中和、新民乡合并复永东乡。 新和、太华乡合并复永西乡。 1955年,并中和乡、新民乡复永东乡。 1958年,建永东人民公社。 1961年,析永东、永西人民公社地置太华公社。 1966年,改名抗美公社。 1970年,恢复永东公社名称。 1984年,更名永东乡。 1992年,撤永东、永西、太华3乡并入新置乡。 2014年,撤永东乡,设立永兴镇。 |
隋大业十二年〔616年〕,为牛鞞县治。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称清溪县。 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废县,归属内江县。 清,属石子里,为平滩场,因场建于河滩,故名。 1913年,改场为乡。 1951年,析出另置独石、石院、水流乡。 1953年,独石乡并入平滩乡,石院、水流乡并为石流乡。 1955年,平滩、石流乡并为平滩乡。 1958年,与天宫、高山、马鞍等乡合建顺河人民公社,改称平坦管理区。 1961年,析置平坦公社。 1966年,改名捍卫公社。 1970年,复名平坦公社。 1984年,撤社复乡,更名为平坦乡。 1992年,马鞍石乡5个村、华山乡3个村并入。 2014年,撤销平坦乡,设立平坦镇,沿用至今。 |
清,置双河场。 1913年,改为双河乡。 1951年,析出另置双石、凤天、和鸣乡。 1953年,双石乡并入。 凤天、和鸣乡合并为人民乡。 1955年,更名为凤天乡。 1958年,撤乡建人民公社。 1981年,更名为双桥公社。 1984年,撤社复乡,更名为双桥乡。 1992年,撤凤天乡并入。 2015年,撤双桥乡,设立双桥镇。 2019年,撤新店乡并入,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