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村社区建设的系列部署要求,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典型引路、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再上新台阶,根据《浙江省民政厅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示范评估活动的通知》(浙民基〔2018〕53号)及《浙江省民政厅关于认真做好第五批省级引领型农村社区评估工作的通知》(浙民基〔2022〕40号)等文件精神,经镇乡(街道)申报、县级民政部门推荐、市民政局审核评估、社会公示等程序,确认海曙区高桥镇岐湖村等239个村为第五批市级完善型农村社区。 |
干坑村位于岔路镇西南面,三面环山,林深叶茂,地盘独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整个村庄面积为0.3平方公里,共有309户,1026人。耕地面积378亩,山林面积为3333亩。 我村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是县革命老区之一,九顷荷花塘、宁海县第一次农会会址均位于该村境内。村民中能工巧匠居多,素享盛名,是典型的五匠之乡,村民多常年外出打工,为提高我村经济收入起到一定的作用。 近年来,经过村两……。 |
住民有娄、陈二姓,娄姓由上金迁此。据《前罗陈氏宗谱》,陈宗江于明洪武年间自天台咸塘入赘前罗陈。村以娄姓为主,分住前后二处,因称前后娄。1950年至1951年为上金乡前后娄村,1956年为岔路乡前后娄村,1958年岔路属于东风人民公社,村为连,1961年至1968年复区公社,称为前后娄大队管理委员会,1969年至1978年,称为前后娄大队革命委员会,1979年至1982年撤销革委会,改为大队管理委员……。 |
1961年建立大队时,从原鹿山行政村分出,称鹿分大队,1983年改称行政村承袭原大队名。村处鹿山之旁,为前童自然村之一部分。1961年建立大队时,从原鹿山行政村分出,称鹿分大队,1983年改称行政村为鹿分村。鹿分村……。 |
因地处屿南山岗东部,故名。2006年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由江下、外山郑、大岗头三个自然村合并组成,驻地大岗头。屿东村……。 |
因地处屿南山岗,东有屿东村,名称与之呼应,称屿中村。2020年8月《宁海县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桑洲镇桑梅等行政村规模调整的批复》撤销平园、下章二村行政村建制,合并成立屿中行政村,驻地设在原下章村。屿中村。……。 |
兴坛行政村位于黄坛镇执政区内,离宁海县城约8公里。村西侧是黄坛镇经济最集中最活跃的黄坛街黄坛市场一带,东侧则是靠在洋溪大坝风景美不胜收。 行政村是由两个自然村(水井头,下溪)于2006年3月份合并而成。目前全村共有农户265户共713人其中劳动力人口499人。本村拥有耕地174亩,山林1346亩,合计1520亩。全村以外出务工为主,农民生活较为富裕且乡风文明,兴坛是一个风景美丽民风淳朴和谐生活……。 |
临港村位于象山港尾部,两面环海,紧邻强蛟临港公路—薛岙公路,距离强蛟镇政府大约8公里,距离县城半小时左右,交通便捷。它是一个农业为主,渔业为辅的村庄,由原来的下农、储岩、骆家坑、蒋家四个自然村于2006年5月撤并而成。现有居民616户,村民总数1846人,劳动力在1235左右,外出打工人员大于在360。村民委员会1个,村经济合作社1个,村党员人数为49人,村民代表为44人,村民小组13个。村现有低……。 |
望海村于2006年成立由新董、东周、周戴、桥棚、新詹和老詹六个自然村组成,共有常住农户768户,常住人口2291人,外来人口约1500余人;村党总支下设6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25名,有村民代表70名。村庄地理位置优越,依山傍海,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同三高速公路,甬台温铁路和甬临线三条交通长龙横盘南北,距宁波52公里,距宁海20公里,距同三高速入口800米。望海村民风淳朴,政通人和,全村去年人均收入……。 |
驻地洪家自然村,据《洪氏宗谱》及光绪《宁海县志》,洪姓祖居丹阳。唐天宝进士,谏议大夫洪经纶奉命于广德元年(763)至宁海紫溪洞镇压袁晁起义部属,“后以亢直忤时,退隐邑之花架山”。后裔于花架山之东定居,即今之洪家。1961年,建立洪家大队;1983年,撤销“政社合一”体制,成立洪家行政村,今沿用。洪家村……。 |
深甽村委会驻地在此,因而得名。“甽”既可解作“田间水沟”,亦可解析为“山谷”。地处深山谷地,多溪流水沟,故名深甽。1961年分建胜利、新民、民主三个大队,1968年合并建深甽大队,1983年建深甽行政村。2006年3月20日,宁政函[2006]29号《宁海县人民政府关于深镇马岙等行政村规模调整的批复》批准由深甽、独山、蒋家、雷虎岩、赵畈、沙地六村合并成立。深甽村……。 |
村旁清溪中有一潭,称大清潭而得名。解放前属三省乡,1950年属里大乡,1951年属胜联乡,1956年属大里乡,1958年属深甽公社,1959年12月划属奉化县,1961年12月复归宁海县,建清潭大队,属大里公社,1983年属大里乡。1992年撤乡,建大里办事处,属大里办事处管辖。2006年3月20日,宁政函[2006]29号《宁海县人民政府关于深镇马岙等行政村规模调整的批复》批准由清潭村、上陈村、……。 |
据《项氏宗谱》,项方宿因方国珍乱,避居草湖。(查光绪《宁海县志·古今纪事年表》)方国珍至宁海为元至正十六年(1356)该处地低,大雨时,大溪之水漫及,恰如一湖,而杂草浮于水面,故名草湖。据上场头(属黄坛镇)《胡氏宗谱》胡三省之长子长文自中胡(今双湖乡中湖)迁居草湖,据《缑城吴氏宗谱》吴梦星子元嘉自本乡山河分迁草湖,均在元代,现居民以项姓为多,据《项氏宗谱》宿因方国珍乱,避居草湖。1958年成立草湖……。 |
村处山旁,山原为应姓所有,故称应家山。宁海县人民政府根据废除保甲制,建立乡村政权的统一步骤,于1950年建立村。1951年土改时并后畈王、李和洋、应家山三村为新义。1961年三村各自分开成立的大队,仍名新义。1983年改建新义行政村,1986年恢复应家山原名。应家山村……。 |
《周氏宗谱》载,周姓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由象山南田迁此,“自皂浦舟至梅林大路之旁,遂而家焉”,村名由此而得。1958年成立大路周大队,1983年建立大陆周行政村,隶属梅林镇,2003年属于梅林街道所辖,驻地大路周。大路周村……。 |
丁家行政村是一个渔、农、工、养殖多业并举的综合村。现有居民315户,常住人口878人(其中外来人口50人)。村低保户20户(28人),其中3户五保对象,残疾人共计22人。村现有党员27人,预备党员1人,设1个党支部,包括12支村民小组。地域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350亩,主要以蔬菜种植为主,山林面积510亩。村辖区内有4家小型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