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镇位于鄄城县西北部,距县城10.3公里,西邻董口镇,东接李进士镇,东南与古泉街道办事处、大埝乡为邻,往北与河南范县隔河相望。海拔56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40千米,36个行政村,84个自然村,总面积97.5平方公里,总人口7.8万。旧城镇处古黄河文明发祥地,清末至1926年为濮县东、西、南旧城里。1927年为旧城区。1940年至1956年为鄄城县第六区。1957年改为旧城乡……[详细] |
董口镇位于鄄城县城西9公里,西隔黄河与-相望,总面积93.25平方公里。全镇辖33个行政村,95个自然村,总人口7.3万人,耕地8.3万亩。董口镇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沟渠纵横,西引黄河水四季水流不断;芳草遍地,绿树成荫,黄河滩里蛙鸣鱼肥,黄河鲤鱼肉味鲜美;香草鸡、青山羊、无公害果品、蔬菜加上季风型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是生态经济示范镇。1.5万亩的杨树丰产林成方连片,春暖花开,桃园、苹……[详细] |
什集镇地处鄄菏交界处,是鄄城县的南大门,全镇辖21个行政村,104个自然村,总面积79.2万平方公里,耕地7.2万亩,7.5万人。镇机关现有工作人员157人,辖区内中学2所,重点完全小学9所,在职教职员工612人,在校学生8560人,基础教育工作位于全县前列。全镇现有个体工商户1612户,一般纳税人243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个,涵盖了板材加工、纺织、科教等行业。全镇工业运行以板材加工为主,板材……[详细] |
彭楼镇位于鄄城县之南,居雷泽湖畔,是中国绿色药都。镇域面积79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81个自然村,7.2万亩耕地,7.1万人。近年来,彭楼镇坚持以“开放、超前、创新、务实”的思维谋划全局,全镇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彭楼镇历史悠久。汉、西晋、北魏为济阴郡成阳县地,隋、唐、宋为雷泽县地,金为大名府雷泽县地,金贞元二年(786年)降雷泽为镇,并入濮州鄄城县。明洪武年间由于氏建村,因是濮州第五个……[详细] |
箕山镇位于鄄城县东北部15公里,与郓城县相邻,辖27个行政村、73个自然村,人口6万人,耕地6.8万亩,总面积74平方公里,具有丰厚的自然资源和浓郁的人文资源,是鄄城县经济发展、文化旅游重镇。箕山遗址位于箕山集东街垓子庙旧址。《濮州志·山川考》:“箕山在州治东五十里,相传许由所居。”明清为濮州34集镇之一。清末为濮州南北箕山里。清末至1926年,为濮县南北箕山里。1957年为箕山乡,1958年成立……[详细] |
阎什镇位于鄄城县东南部,处于鄄城、郓城、牡丹区交界处。镇政府驻地闫什村,离县城19公里。全镇耕地面积4333公顷,辖30个行政村,87个自然村,5.8万人。阎什镇历史悠久,是雷泽、历山所在地。汉、西晋、北魏属济阴郡成阳县,隋、唐、宋属雷泽县地,金属大名府雷泽县。金贞元二年(786年),降雷泽为镇,其地并入鄄城县。宋太宗时,此地临赵王河,阎氏十口逃荒至此安家,故取名阎什口。清代阎什口为一大集镇。 阎……[详细] |
左营镇位于鄄城县东北部,东邻郓城,北与河南省范县隔河相望,辖23个行政村、61个自然村,人口5.19万,面积77.5平方公里,耕地6.3万亩,其中滩区耕地3.5万亩,是全县黄河滩区重点镇和全省扶贫开发重点镇之一。左营镇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1.4℃,年平均降水量661.3mm。2018年,左营镇黄河滩区易地扶贫搬迁成功实施,涉及滩区4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项目总投资5……[详细] |
鄄城县临濮镇地处鄄城县境内西南部,距县城20公里,距菏泽市区30公里,位于山东、河南两省交界处,北枕黄河,南接牡丹之乡,西靠-,东通水泊梁山,是我们鄄城西南的交通枢纽和工农业产品集散地,也是鄄城西南的门户和历史重镇,素有“南数临濮北数阁”之美称。全镇总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5.2万亩,其中1.2万亩在黄河滩区,是鄄城县五个沿黄乡镇之一,辖24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4.42万人。临濮历史悠久,文化……[详细] |
鄄城县古泉街道办事处,名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源于东汉末年开挖的千年古井-“亘古清泉”。东到鄄七路与陈王街道办事处接壤,北邻旧城镇,东北接大埝镇,南邻富春镇,西邻董口镇。辖4个城市社区,5个农村社区,22个行政村,69个自然村、1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0.7万人,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占99.8%;回族194人,占总人口的0.2%。区域面积5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697亩。是全县政治、经济、文……[详细] |
一、基本情况:红船镇总面积48.6平方公里,辖区共有25个行政村,51个自然村,全镇无集体经济空壳村;红船镇地处鲁西南平原,居鄄城东部、鄄郓交界处,s338省道横穿东西,旅游路纵穿南北,其它乡村柏油路纵贯穿插,道路四通八达;辖区内常驻人口3.8万人,耕地面积55078亩;据《孙氏族谱》记载红船镇历史可上溯至战国时期,元末薛、郭、徐、杨等姓来此建村,因位于瓠河(清代改名赵王河)两岸码头,故取名洪川口……[详细] |
引马镇位于鄄城县东南部,距县城12公里,辖18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面积44.5平方公里,耕地5.6万亩,人口3.6万人,人民勤劳智慧,民风淳朴。交通便利,北依济董公路,南靠鄄巨公路和京九铁路,引闫公路和德商高速公路纵贯南北,金堤公路横跨全境。【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产业特色村,切实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农业总产值3.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00元。“一……[详细] |
郑营镇位于鄄城城南,北邻陈王街道办事处,新城规划区内。辖24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5.06万人,常住人口4.02万人,政府驻地人口10528人,版图面积63.9平方公里,是全国重要的人发购销集散地、发制品加工基地,被誉为“中国发都”,被评为菏泽市生态乡村文明行动先进乡镇、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全国重点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省道鄄巨公路、临商公路纵穿全境,距京九铁路鄄城站8公……[详细] |
李进士堂镇位于鄄城县东北部,北隔黄河与河南省范县陈庄乡隔河相望,南邻大埝镇,东接左营乡,西南与旧城镇接壤,距鄄城县城区18公里,因明代嘉靖进士李先芳曾居住于此而得名李进士堂。1983年设为李进士乡,2000年3月撤乡更名为李进士堂镇至今。全镇辖16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人口3.4万人,耕地4万亩。李进士堂镇为典型的滩区乡镇,一直以来,地处偏僻,近年来,通过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镇交通条件逐渐……[详细] |
凤凰镇位于鄄城城东,属城乡结合部,总面积43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49个自然村,耕地面积4.4万亩,总人口3.9万人。辖区内,338省道贯穿东西,德上高速南北贯穿全境,德上高速鄄城县出入口位于本镇,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是鄄城县乡村振兴示范区、化工产业主阵地和生物医药产业产学研高地,是菏泽市委、市政府首批确立的全市15个重点镇之一。凤凰镇历史悠久。古时此地高台垒筑,河套突出,野柳丛生,每逢初……[详细] |
富春镇位于鄄城中南部,东与郑营镇接壤,南与什集镇相连,西与董口镇为邻,北与古泉街道相邻。镇人民政府驻富春村,全镇行政面积45.73平方公里。富春镇建于1957年,1958年9月分属郑营、什集、董口3个人民公社。1979年1月成立富春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撤社建立富春镇。2016年末辖富春、尹庙、许庄、白集、杨楼、张油坊、冀庄、高庄、清水潭、郝庄、赵仟庄、白草、鲍鹏屯、范庄、北富春、高奎庄、大史……[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