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道”为“汲水港”和“道士田”两个自然村合称。 |
以古墓名村。墓为三国时蜀国诸葛亮之弟诸葛瑾墓,故名。 |
以所在山体命名。原名余安山,因元代赵孟頫登山所言,曰:“余得此山可以安矣”,故名。清代府志载“余安村”及“余安山村”名,后讹为“移沿”。 |
以所辖自然村“三官堂”又名“永福堂”,定名取“永福”。 |
以尹姓圩田命名。清代府县志载“尹家村”、“尹家圩”村名。 |
以驻地潞村自然村命名。嫌“潞”字生僻,简作“路村”,久讹成俗。 |
以桥命名。桥在集镇西,跨紫金塘。据旧志,“紫金”原名“史泾”,志载,“史泾村,一作紫金,又一百二十四庄”。 |
沿用民国时旧称“戴南村”,坐落戴山南,故名。 |
初以姓氏和所处方位名“后林”。 |
1981年于“塘店”、“红卫”各取一字取名“塘红大队”,后为村名。 |
2001年,中港、大环田二村合并,沿用1956年高级社名,命名五新村。 |
因在戴山北面而命名。 |
以南北跨北横塘之北塘桥得名北塘桥村。 |
以蔡塔与毛家兜中间跨戴山港毛家桥命名。 |
古名“念船”,“念”为方言数字二十,后讹“念”为“宜”,地处河湾能泊20艘船,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