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2022年度武汉市市级生态村镇[2]

2022年度武汉市市级生态村镇[2]

  命名江夏区郑店街等3个乡镇为“市级生态乡镇”,蔡甸区中法生态新城管委会大山口村等41个村为“市级生态村”
  沙湖湾和双窑湾两个自然村合并,故取名为联合村。1952年建立四个互助组,即沙湖湾为一、二组,双窑湾为三、四组;1960年成立联合大队,四个互助组改为四个生产小队;1970年因人口增加,改为8个生产小队;1983年更名为联合村,属范湖乡管辖;1998年因国家江堤占压征用,2个自然湾分为3个自然湾。2001年5月范湖乡、金口街道(原金口镇)合并为金口街道,属金口街道管辖至今。联合村……。
  “金水”指金水河,“四”指序号。1961年金水四村管理委员会成立,辖2个生产小队,形成一个自然村;1965年行政组织变动,有3个生产队;1971年为南阳大队16生产小队;1974年属范湖公社新河大队,新河大队下辖三个小队与金水四村合并为一个村,共6个生产队;1976年、1977年行政区划分,原新河大队3个小队以河为界,划金水四村为1个行政村委会,辖3个小组,1个自然村。由此,金水四村有1个自然村。……。
  此地村庄沿金水河西,由北至南,分别取名为金水一村、金水二村、金水三村、金水四村,该居民点排在第三位,为金水三村。1952年成立农会、农民互助组;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金水三大队,下设5个小组;1983年更名为金水三村,属范湖乡管辖;1984年有2个村民小组合并成1个组,因此只有三个自然湾;2001年5月范湖乡、金水乡、金口街道(原金口镇)合并为金口街道,金水三村属金口街道管辖至今。金水三村……。
  据《江夏县志》记载,辖区内有一金矶山,又名淮山。清光绪八年武昌府“禁渔”示碑载名槐山矶,淮山后又更名为槐山。解放初期属金口镇民主乡三片村,1955年合作化为平湖同兴农业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命名为联营大队。1961年为联营、五一两个大队。1962年由金口镇划归金口区新屋公社管辖。1971年联营、五一与永胜大队合并为永胜大队,属金水公社管辖。1980年春,永胜大队分割成两个大队,永胜一大队、二大……。
  “后湖”指金口后湖(原后石湖)。后湖村,解放初期属大黄乡;1955年合作化时为联盟红腾农业社;1956年12月为金口区金口大队;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更名为后湖大队;1967年10月与旭光村合并为后湖大队;1971年后湖大队的一、二、三、四队划入旭光大队,五、六、七、八队划入洞山桥大队;1979年又将划出的八个生产队收回,仍命名为后湖大队,属金水公社管辖;1983年单独成立为金水乡后湖村;2001……。
  “红灯”寓意为红红火火。1960年分属和平公社一、二、三大队,中湾为和平一大队,四行湾和谭塔湖湾、洋灯头为和平二大队,双沟湾、单沟湾、废堤湾为和平三大队;1969年合并为和平大队;1983年与中湾村分开,命名为红灯村,属范湖乡;2001年5月范湖乡、金口街道(原金口镇)合并为金口街道,属金口街道管辖至今。2007年6月因位于谭湖湾路口的原村民委员会垮损,红灯村民委员会搬至现址。红灯村……。
  关山坐落在村内,故取名为关山村。关山村,解放初期属新屋乡;1955年合作化时为同升三社;1956年为新屋乡同升大队;1961年新屋公社同升三大队;1969年同升一大队、同升二大队、同升三大队合并为同升大队,属金水公社管辖;1983年12月,同升大队撤分为姚湾、同升、关山三个村,关山村属金水乡管辖;2001年5月范湖乡、金水乡、金口街道(原金口镇)合并为金口街道,属金口街道管辖至今。关山村……。
  “大罾口”指原位于一个搬罾码头附近。大罾口村,1950年为群建大队;1969年与东湖大队、前进大队合并为三合大队;1979年三合大队解体,恢复为群建大队;1983年更名为大罾口村,属范湖乡管辖;2001年5月范湖乡、金水乡、金口街道(原金口镇)合并为金口街道,属金口街道管辖至今。大罾口村……。
  “大罾”指所在地以前是金水河边搬罾的渔码头,“埠”旧指码头。1955年之前称红星大队,同年成立农业合作社;1955年隶属大城公社,仍名红星大队;1970年隶属法泗公社;1980年与西湾大队合并,取名红旗大队;1981年3月从红旗大队分出,于1981年4月成立大罾埠大队,属范湖公社;1983年属范湖乡;2001年5月范湖乡、金水乡、金口街道(原金口镇)合并为金口街道,设立大罾埠村,属金口街道管辖至今……。
  赤矶山村座落于长江南岸,村附近有一座红色矶石耸立于江中,得名赤矶山,后因开山采石,矶石被毁。以山名命村名。赤矶山村,1956年建立致富乡致富社;1958年建立范湖人民公社致富大队(武昌县金口区辖);1971年撤(金口)区并社为金水人民公社长江大队;1973年金水公社分开,为范湖公社长江大队;1980年长江大队分开,建立赤矶山大队,属范湖公社管辖;1983年撤社建乡为范湖乡赤矶山村;2001年5月金……。
  为了发展村级经济示范区,先后从东风村中分出四个小组及两个共六个小组,组成综合场,故名。1988年8月,当时郑店镇为了发展村级经济作示范,从东风村中分出四个小组;1989年,又从东风村划拨两个小组,共计6个小组组建成渔林畜综合场,属郑店镇;1998年,属郑店街;2002年,更名为综合村民委员会,属郑店街道管辖至今。综合村……。
  郑店人民公社所管辖劳动八大队、劳动九大队、劳动十六大队。文革中大联合,合并为一个大队,取名为朝阳大队。1983年撤社建乡,由朝阳大队分为关山村民委员会和廖桥村民委员会,属郑店乡;1986年撤乡设镇,属郑店镇;1998年,属郑店街道管辖至今。关山村……。
  以107国道旁的“廖家桥”而命名。1970年之前,为劳动八大队;1970年,正式更名为朝阳大队;1983年撤社建乡,分为关山村和廖桥村,以廖家桥命名,正式更名为廖桥村民委员会,属郑店乡;1986年撤乡设镇,属郑店镇;1998年,属郑店街道管辖至今。廖桥村……。
  根据统一方针及序号命名。“劳一”意为劳动第一队。1957年前,属武昌县纸坊区丁字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名称为武昌县郑店公社劳动一大队,属郑店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改名劳一村民委员会,属郑店乡;1986年撤乡设镇,属郑店镇;1998年,属郑店街道管辖至今。劳一村……。
  “东风”寓意东方的一阵强风,刮到世界各地。1958年,属红旗人民公社郑店管理区;1970年,由原劳二队、劳三队、东风队合并为东风大队,属郑店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改名东风村民委员会,属郑店乡;1986年撤乡设镇,属郑店镇;1998年,属郑店街道管辖至今。东风村……。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