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园庄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园庄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座落在古园边,称为园头庄,后改称园庄。
因此地原为蔡姓住地,后外迁,他姓迁入,以蔡姓命名,称后蔡。
土楼村,清朝时期有一富贵人家吴氏到此地定居,为防匪患而建土楼,出资建筑一幢两层土质楼房,成为当地一标志性建筑,故名。
因境内土地平坦开阔而得名。
塔兜村,意为塔的门兜,传闻清道光年间,陈姓子弟迁至此处,看到平原中有一座小山形似塔,就在塔山西麓建居住地,随后把住址称为塔兜村而得名。
枫林村,因明清时期,多生长成片枫树林和桐树林,后因人为破坏所剩无几,现存赵厝自然村的一株大枫树,树高20多米、直径1米多,树寇占地面积约250平方米,村民称为风水树,故称枫林村。
霞山村,因民国十七年将霞楼自然村和山兜自然村并村,各取首字命名。
宫兜村,即村民沿着古宫周边定居,故名。
洋尾村,位于慈孝里(园庄)的中心点,座落在一片大平洋尾端。九龙山脚下的顶境平原的最末端,黄姓祖先就在这块宝地上定居。这座龙峰有九条,其中一条巨龙经鳌峰尾楼埔朝东南方向延伸,穿过顶境平原的中部,腾跃至下洋底,古时黄姓祖先就在这里盖村庄,故命名为“龙洋洋尾”,简称洋尾。
云峰村,因上溯宋朝礼部尚书王迈出生此地,幼时苦读于“应济堂”,发迹后,回乡手书:“慈云寺”楷书板额一个,现挂在“昆山书院”,字迹端庄、肃穆,确似他本人的性格:憨厚直谏,云峰村命名,取其“云”字,加上地势有山峰寨密林,故之取名为“云峰”二字。
境内“东门”、“老石”2个自然村名各取一字,故名。
原称鳌峰,因境内鳌峰寨(建于宋代,其形如鳌)得名。后因其笔画太多难记,方言“鳌”与“高”谐音,故名。
泗洋村,据民间传说,在古时代有一次大暴风雨,特大洪水冲垮了的新厝组坝兰洋的一个土墩,一尊泗洲文佛被洪水冲流在此土墩上,洪水退后被人捡到,后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取名为泗洲,后与洋尾保合并为泗洋保,建制村时沿用“泗洋”之名。
义路村,传闻在元末明初时期,郑氏后人聚居于此地,遂以十二路为地名,后为纪念先人仁义、忠孝之优良传统,改称义路。
岭北村,因位于洛江区与仙游县交界的鸠峰(现称佳锥山)大岭北麓,故名。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