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浏阳市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2]

浏阳市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2]

  镇头镇因清代,域内曾有一郑姓屠夫横行乡里、无恶不作,绰号“郑屠”,后众人齐跪告状于县官,将郑捉拿归案,改该地为“镇头”。 [详细]
  普迹镇因境内原有万寿宫,庙内祀“灵感普济之神”许逊,故名普济市。后域名几经改为变,终以谐音“普迹”为名。 [详细]
  永安镇境域位于浏阳捞刀河南岸,捞刀河原名潦浒河,故该地命名为潦浒市。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浏阳县令王廷认为“潦浒”与“老虎”谐音,不吉利,令改称“永安”并沿用至今。 [详细]
  北盛镇因该地古为漕粮仓所在地,后以仓名为地名。 [详细]
  龙伏镇因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该地南面山岳酷似龙形,而域址正坐落龙骨上,始得其名。 [详细]
  澄潭江镇因有南川河横贯域内,境内段有大小深浅不等的28个水潭相连,而得名“冗潭江”。清朝末年,演变为“澄潭江”,故此得名。 [详细]
  中和镇境内有清光绪十年(1884年)建造的中和古桥,镇因桥而得名。 [详细]
  柏加镇因古时,域内汉人曾遭元人屠戮,仅剩八家,称八家庄。后繁衍增至约百家,以“百家”为名,谐称“柏加”。 [详细]
  洞阳镇因隋大业十三年(617年),隋恭帝杨侑于境内登山游访隐真观,题诗曰:“依洞沐阳煦龙体,峦峰彼伏胜境仙”,后人依诗取名“洞阳”。 [详细]
  大围山镇因境域位于大围山麓而得名。 [详细]
  沙市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地原名沙石街,后谐为沙市街,镇以街名。 [详细]
  淳口镇发源于道吾山北麓的淳河流经境内,境域河两岸为冲积平原,称淳口土段,以之为名。 [详细]
  高坪镇因该地地势高而平,而得名“高平”,后谐音高坪”。 [详细]
  官桥镇因相传明代时,境内有座石板桥,为一好心税吏捐银修建,民众敬重他,称“官桥”,镇因桥名。 [详细]
  葛家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地原名“葛家园村”,故名。 [详细]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