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因下岸水库移民,原属溪港乡的外位、横山、下麻三个自然村一起移民至横溪镇,刚好是三村就模仿桃园三结义,取名桃园村。 |
以古时六都坑溪水南来冲激永安溪,支流横出北山之麓而得名,原与下街村合称横溪,解放后分为上街村、下街村。 |
相传村北有三块枣园,故名三枣园。又因枣园位于村北赤城山下,亦称山枣园。为前清至民国,仙居乡贤李芳春、李镜渠故里,现尚有故居在。 |
因2013年行政村规模调整,原后墩头村、东山村、西坞村合并,又因后墩头村老名新屋村,经协商新村取名新东村。 |
早年仙居县城张克明最早在此建立庄园,后逐渐发展成为村落,故名张庄。 |
因地处苍岭东坡的山坑中,故称苍岭坑村。2013年行政村规模调整,原坎下村、竹湖村、桃山村、苍岭坑村4村合并,因考虑到合并后村变大,故把苍岭坑的“坑”去掉,取名苍岭村。 |
村后有座山,山形象三只猴子,村处山脚,故名猴山根,后演变为后山根村。 |
因地处六都坑南岸,岸似坎头,故名。 |
相传朱氏祖先朱一奇,祈梦于城隍庙,梦见“西门头挂着一个血淋淋的人头”,立即惊醒而哭泣。翌日评梦先生认为“吉兆”,说“只要择日往西走一百里,定居下来,他日定成富翁”。朱照此办理,行至现大林村,就地休息,俄而,风雨大作,山洪暴发,大雨当头淋下,如同汤鸡,无法前行,只得定居,后终成百万富翁。朱氏后辈为纪念自己祖宗的积德,将村居定为“大淋”,后演变为“大林”。 |
相传村旁有岩,行如竹箩,群众喜新,故称新箩,后演变为今名。 |
相传古时村旁有一株大藤,粗尺余,横架在村前水坑之上为桥,称“藤桥”,因而得名,后演变为郑桥。 |
2013年因行政村规模调整,原溪墩村、龙岙村、山岙村合并,建立新村金龙村,新村边上有个金龙小区,故名金龙村。 |
因2013年行政村规模调整,原九龙村、上徐村、大道地村三村合并,因所在村居边上有一座山即九龙山,故取名九龙山村。 |
传说原来没有村庄,于明末清初时有厚仁人羊盛到灯笼山边,造屋建闾,居住下来,当时称为山边村,至清乾隆十五年(1751),在山边村西边的田里又新建一个村庄,定名为西垟村,后面称为垟庄村。 |
相传祖居汤姓,地处四鸟坑下游,故名下汤。为下汤遗址所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