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桐柏县城郊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桐柏县城郊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原为唐(河)桐(柏)古道,官府迎送要人十里长亭,并设有店铺,供过往行人食宿,故称十里铺。
清光绪初年,胡姓从湖北孝感迁此居住,因附近有道沟,故名胡家沟。
清乾隆三十年(1765),金姓在此定居,故名金庄。
因位于淮河沿岸,故名河坎。
清康熙三十年(1691)毛荣先一家由湖北孝感八步口迁此定居,当时此坡茅草从生,名茅草窝。后被转卖毛家,以坡为界,故称毛坡。
清道光元年(1821)方姓在此定居,称方家小庄。1925年为防土匪,在村外筑一圈寨墙,更名为方家寨。
明代中期,杨姓从湖北孝感迁此建村,故名杨庄。因重名,1982年依方位更名为北杨庄。
清康熙初年,刘姓在此建村,因地处太平石桥南,故名太平桥。
明崇祯六年(1633),彭姓从山西迁此建村,故名彭沟。
金亭翠阙是桐柏八景之一,是淮源风景区内较为出名的一处景点。
明嘉靖十四年(1536)张天官见此地靠山临河,风景优雅,建楼房居住,称张家楼。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转卖贺姓,由于村中有一段田地,把村子分为上下两片,按方位称上楼,后误写尚楼。
清乾隆十八年(1754),吴姓建村,村前有小河湾,故名吴湾。
明末刘姓建村,因村庄位于田王河北河湾处,故名刘湾。
清光绪年间邵姓建村,故名邵庄。
清光绪年间,土地归彭姓地主所有,曾名彭楼。光绪末年,转卖于熊姓地主,因在村外开挖一圈三丈多宽的护村壕,更名为熊壕。后熊姓分支在上方建村名上熊壕,亦更名为下熊壕。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