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沙镇溪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沙镇溪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南北朝时期,因溪口大量积沙而得名沙溪,北魏承平年间(443~460)已是“烟火腾雾,鸡犬相闻,亦为水陆商贾群聚之区。”,明朝改名沙城溪,明嘉靖二十八年本《归州志·坊市》载:“沙城溪镇,州西十五里。”,清朝更名沙镇溪,清同治版《归州志·山川》“沙镇溪,州西十里。”。
因区域类有上院子、下院子两村落而得此名。
因1956年以掀起生产建设高潮之意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而得此名。
以区域内的地名和群众自治组织综合得名。清道光年间(1796-1820年),马姓居民落籍此地,开枝散叶,因此地马姓居民多得名马家山。
以原居住居民姓氏和群众自治组织综合命名。因地形平坦,元至治年间(1323-1328),范姓居民在此聚居,繁衍生息,故名范家坪。
因1956年以“喜乐丰收”之意成立乐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而得此名。
因地处峪地,历史上修有一大水池,故名大峪池。传说古时曾有一条鱼的鱼鳞飞落于此地,鱼鳞大如簸箕,加之此地有一水池,又名大鱼池,因“鱼”具有神话传说,故将“鱼”改为“浴”,故名大浴池。
湾因早前建过一堵供过往船只停靠、状似台子的大石培而得此名。
此地势较为平坦,古时候,当地生长有成片的松树、杉树和柏树,故名树坪。
地形平坦,相传明末清初年间,当时朝廷组织一千个将士在此练兵习武,故名千将坪。
据《梅氏族谱》载,明洪武二年(1369),先祖梅公讳四士从江苏金陵太和镇,欲适(乐士)往天府之国,行至长江西陵峡上游右岸的流来观,见溪口小河流水清澈见底,鱼儿多多。梅公逆水而上,来到梢尾坪(今梅坪),梅公看这山清水秀,地势平坦便落籍。梅公安身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育后代百年之生聚中为开发秭归贡献辉煌。梅公子孙后在梅坪修建祠堂一座,因梅氏最先落籍这里,故名梅坪。
明朝时期此地就形成街道,街道两边都是做买卖的店铺,这一方出行长江岸边要从小店中穿行而过,故称穿心店,后演变为三星店。
此地坐南朝北,地形平坦、地势开阔,土地肥沃,山清水秀,有四季如春之称,故名长春。
地处山垭,一年四季刮风多且风力较大,为避风农户建房大都是西东朝向,大门朝西边开,由此形成多个倒座屋场。又因此地交通便利,古时候就开设有药铺和商铺,故名倒座铺。
明弘治年间(1488-1505),此地是长江口通往两河口、梅家河、磨坪等地的要道,骑马出行的人走到这里都要歇息一会儿,歇息时便给马喂草。后来在这喂马的多了,这里就自然形成了一个喂马场。因此地地势平坦,有不少出门人来这安家居住,故名马家坝。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