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沙县区湖源乡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沙县区湖源乡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因建在水圳之头而得名。1940年为扬光乡圳头保,1947年属湖源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洋溪区圳头(小)乡,1958年洋溪人民公社湖源管理区湖一大队,1961年为湖源人民公社湖一大队。

1984年撤社改乡时属湖源乡,更名圳头村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

[圳头村]圳头村位于湖源乡南部,距乡政府仅0.5公里,辖湖垅山自然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128人。土地面积4967亩,其中林地面积3615亩,耕地面积931亩,茶果面积361亩。2011年实现村财收入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12元。主要姓氏为邓姓。

原为邓厝街,邓姓居住,以姓氏和街名取名,以后和他姓混居,以方言谐音而得名。1940年前为扬光乡锦湖保,1947年为湖源乡锦湖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洋溪区中心乡,1958年属洋溪人民公社湖源管理区为二大队,1961年为湖源公社湖二大队,1984年撤社改乡时,更名锦街村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

锦街村位于湖源乡南部,距乡政府百米之隔,是集市所在地。辖甲山自然村,有9个村民小组,229户,1020人。土地面积12700亩,其中林地面积11000亩,耕地面积998亩,水果面积540亩,主要以黄花梨为主。2011年实现村财收入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23元。主要姓氏为邓姓。

以“锦湖”命名,寓村民有锦绣前程之意。明代属沙县仪奉团,清仍之。

1940年属扬光乡,1947年为湖源乡锦湖保、龙凤保(两保均有村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五区湖源乡,1955年属洋溪区湖源乡,1958年撤区并乡仍为湖源乡管辖。

1958年10月上游公社湖源管理区三大队,1961年为洋溪工委湖源公社湖三大队,1963年为湖源公社湖三大队,1984年撤社改乡为湖源乡锦湖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锦湖村地处湖源乡政府所在地,辖南洋自然村,有10个村民小组,371户,1373人。土地面积8329亩,其中耕地面积1445亩,林地面积6022亩,茶果面积564亩。主要产品有笋干、黄花梨、茶叶。2011年实现村财收入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33元。主要姓氏为陈姓。

城前村位于湖源乡北部,距乡政府仅0.6公里,辖洋板自然村,有12个村民小组,403户,1686人。土地面积12300亩,其中林地面积9394亩,耕地面积1477亩,茶果面积1226亩。主要产品有笋干、石灰石矿、黄花梨、茶叶。工业企业有狮古洞矿业。2011年实现村财收入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23元。主要姓氏为陈姓。

因位于湖源乡西部,且境前有一片面积较大的洋田而得名。1940年为扬光乡龙凤保,1947年为湖源乡龙凤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洋溪区坂尾乡,1958年为洋溪人民公社湖源管理区五大队,1961年属湖源公社改称湖源五大队,1984年撤社改乡时更名西洋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西洋村位于湖源乡西北部,距乡政府仅0.5公里,有87户,361人,土地面积3059亩,其中林地面积1700亩,耕地面积390亩,果园面积92亩。主要产品有笋干、黄花梨、茶叶。2011年实现村财收入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05元。主要姓氏为邓姓。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