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社区内八九十岁以上的老人甚多,其中不乏百岁老人,故社区以“长寿”命名。 2010年设立长寿社区,2020年桃花社区并入长寿社区。 |
原大观场西入山口约1千米处有明代分巡道张凤飚墓,俗称“道官坟”,后因音误将“道官坟”称为“倒关门”。 至民国初年,大观仍无市集。 民国六(1917)年始建场,八(1919)年建成,开场时命名“道观场”。 用其谐音大观由紫而得名。 解放初大观乡沿袭民国建置,仍以保为村级行政机构。 1950年8月,成立大观乡农民协会,村设为农协分会。 1958年公社化,改村为耕作区。 1962年改耕作区为大队,1983年改大队为村。 后改为社区。 2020年丽江社区、荷园社区并入大观社区,设立大观社区居委会。 |
解放前分别有铜池大队、吉乐大队、三圣大队,1983年改大队为村,2004年铜池、吉乐、三圣与场镇合并,2007年改为城镇社区,2020年东风社区并入卉景社区。 |
土改时为太平村,1962年改名太平大队。 1983年更名为太平村。 2007改为城镇社区,2020年蒲津社区并入成青社区。 |
土改时为青城村,1958年为青城园艺场,1961年为青城大队,1983年改大队为村,2005年改为农村新型社区,2011年改为农村社区,2020年青景社区、和乐社区并入青城社区。 |
曾名十三分会、十三村、沿江大队,以沿沙沟河而得名,1983年更名为沿江村。 2014年划归青城山镇。 2020年更名为沿江社区居委会。 |
土改时叫玉壘村,1961年为幸福大队,曾名红星大队,1980年因重名改叫芒城大队,1983年改大队为村,2005年将飞龙村合并,2011年改为农村社区。 2020年改为居委会。 |
2005年特殊党费援建的农村新型社区,2011年改为农村社区。 |
2005年设立农村新型社区,2011年改为农村社区。 |
曾名9分会,沙坪村,公社划分为味江大队,1983年大队改为村时更名为味江村,2005年改为农村新型社区,2011年改为农村社区。 |
原名沙坪大队,1983年改为沙坪村,2010年改为农村新型社区,2011年改为农村社区,2020年尖峰社区并入沙坪社区。 |
据考证,有史料记载以来,泰安古镇便是扼成都平原西入大小金川的必经驿道上之重镇。 古称“花坪老泽路”,唐时为味江寨,清时始依场后的古泰安寺易名为泰安场,后并入青城山镇,2011改为泰安社区。 |
2004年合并村,2007年改为农村新型社区,2011年改为农村社区。 |
2011年设立农村社区。 |
1983年改大队为村,更名五桂村,2005年改为农村新型社区,2011年改为农村社区。 2020年永益社区并入五桂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