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原为黄河故道,黄河改道后,这里迁来了居民,即起名叫老河底,在清朝中期,又改名老河岸。解放后又称为老河村。齐街公社有两个老河村,按地理方位此村在公社西部,故称为西老河村今。 |
张良击秦后曾寄居。后张良封爵留侯,即命村名为留侯。为方便管理,留侯一分为三部分,在中部,故称中留侯。 |
张良击秦后曾寄居。后张良封爵留侯,即改名为留侯。为方便管理,留侯村一分为三部分,在东部。 |
是姓冯的扎庄而得名,故名冯庄。 |
清乾隆九年(1744)《阳武县志》卷三建置志载:名为“店东庄”,后演变为店东。 |
姓楚的一家建村于较高的土岗上,故名楚圪垱。 |
明洪武四年(公元1292)自山西洪洞县迁来一老人,名叫刘银,故名刘银寨。清乾隆三年,叫做刘温寨,后来村前街叫前刘文寨,后街叫做后刘文寨,中间有一家姓赵的叫小赵庄,后来赵家绝嗣,前后刘文寨连接一起,统称刘文寨。 |
明代村名为高口。高姓扎庄于黄河一支流上的渡口得名。后高口人出外受辱,觉得村名不雅改称高寨,高寨一分为三,按方位命名,在北部。 |
清乾隆九年(1744)《阳武县志》载,原名“瓜儿李”,有说李姓种瓜能手住此村,故名瓜儿李,后演变为瓜李。 |
明代村名为高口。高姓扎庄于黄河一支流上的渡口得名。后高口人出外受辱,觉得村名不雅改称高寨,高寨一分为三,按方位命名,在南部,故名。 |
古时有一个杏园,故名为杏园至今。 |
最初有赵、钱两家来此居住,叫赵钱庄。清初,钱家绝户,赵家兴旺,改名赵盛庄,后演变为赵胜庄至今。 |
在明朝时期,有一个姓尤的做过博士,取村名尤博士寨。后来,当地口语“尤”“牛”音基本相似,村名演变成牛博士寨。 |
地处黄河故道,古时称河为川,故名川村,此村在西头,故称西川村。 |
据清乾隆九年(1744)《阳武县志》载,此村即名柳园,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