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平鲁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平鲁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井坪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筑城,称井坪所。

万历二年,朔州参将移此,辖马邑、朔州、山阴、应州、怀仁5城和井坪、乃河、灭虎、将军会、西安5堡。

清属平鲁县。

民国属朔县二区,为二区公所驻地。

1951年4月划归平鲁第六区,平鲁县政府亦于当年迁于井坪,现为平鲁区政府驻地。

1953年划乡时为井坪乡,1958年10月称朔县井坪人民公社。

1961年5月属平鲁县井坪人民公社。

1984年5月改为井坪镇,名称沿用至今。

明代初期设老军营,屯兵守防,明成化十七年(1481)置平虏卫。

清雍正三年(1725)撤卫改县,改虏为鲁,即成平鲁城。

1945年8月解放后为平鲁县驻地,1951年4月县级机关迁往井坪,平鲁城为平鲁第一区驻地。

1953年7月建乡时为平鲁城乡,1958年10月为朔县平鲁城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平鲁县平鲁城人民公社。

1984年5月改为平鲁城镇,2001年1月改称凤凰城镇至今。

清代属朔县所辖。

1946年6月解放后归朔县第二区,1951年4月划归平鲁县第六区。

1953年7月由白堂乡、西易村乡、太西乡分辖。

1958年10月属朔县井坪人民公社。

1962年2月属平鲁县白堂人民公社。

1984年5月改为白堂乡。

抗日战争时期为朔县所辖。

1946年6月县城解放后,属第五区管。

1951年4月划归平鲁县第五区,1953年7月建乡时,为陶村乡。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乡、区建制撤销,属下面高人民公社。

1961年属新成立的陶村人民公社。

1984年5月22日政、社分设,改为陶村乡至今。

清代属朔县辖。

1946年6月解放后归朔县第四区管,1951年4月划归平鲁县第七区辖,1953年7月建乡时为东昌峪、前沙沟乡、下井乡、下水头乡分管,1958年10月属朔县下水头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平鲁县下水头人民公社。

1984年5月改为下水头乡。

2001年只泥泉乡并入下水头乡,2020年下木角乡并入下水头乡。

清代为平鲁县辖。

1945年8月解放后为第四区。

1953年7月建双碾乡。

1958年10月称朔县双碾人民公社。

1961年5月改称平鲁县双碾人民公社。

1984年5月改为双碾乡,名称沿用至今。

该乡在明代属平虏卫,清属平鲁县。

民国属平鲁县辖。

1945年8月解放后归平鲁县第三区。

1953年7月在此设阻虎乡。

1958年10月属朔县大郭家窑人民公社。

1961年属平鲁县阻虎人民公社,1984年5月改为阻虎乡。

2001年1月将刘家窑乡的20个村并入阻虎乡。

清代属平鲁县辖。

1945年8月解放后属平鲁县第三区。

1953年7月属郭家窑乡辖。

1958年10月属朔县郭家窑人民公社。

1961年5月属平鲁县郭家窑人民公社。

1979年1月改名称高石庄人民公社。

1984年5月改为高石庄乡,2001年1月将蒋家坪乡并入高石庄乡,设立新的高石庄乡至今。

清代属平鲁县辖。

1945年8月解放后归平鲁县第一区。

1953年7月划乡后,先后由大路庄乡、前沙城乡、担子山乡分治。

1958年10月属朔县平鲁城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平鲁县西水界人民公社。

1984年5月改为西水界乡,2001年1月将骆驼山乡并入西水界乡,设立新的西水界乡至今。

清代属朔州,民国属朔县第五区。

1951年7月为下面高乡。

1958年10月为朔县下面高人民公社。

1961年5月属平鲁县下面高人民公社。

1984年5月改为下面高乡,2001年1月将花圪坨乡并入下面高乡,设立新的下面高乡至今。

该乡在清代属朔县辖。

1946年归朔县第五区,1951年4月划归平鲁县一区。

1953年7月为向阳堡乡。

1958年10月属朔县向阳堡人民公社。

1961年5月属平鲁县向阳堡人民公社。

1984年5月复改为向阳堡乡,2001年1月将东平太乡并入向阳堡乡,设立新的向阳堡乡至今。

清代属朔州,民国属朔县五区。

1951年4月划归平鲁县第二区。

1953年7月为榆林乡、乱道沟乡分辖。

1958年10月先朔县属向阳堡人民公社。

1961年5月属平鲁县榆岭人民公社。

1984年5月改为榆岭乡。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