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天达梦地名网 > 荔城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荔城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2012年设立荔星社区居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2018年成立莲灯社区居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2018年成立荔景社区居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2020年成立广场社区居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2020年成立帝园社区居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1952年土改时被划为一区附城乡。

1957年和现在的夏街大队合为一个高级农业社,名为城丰社。

1962年成立公社时,拆分成两个大队,称城丰大队。

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调整为城丰乡。

1987年1月,撤区改镇,撤乡改村,调整为城丰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

明洪武十八年(1368)称之为夏街村。

1952年土改称夏街小乡。

1957年成立高级社时与现在的城丰大队合为年丰社。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拆分,夏街与槎岗拆分为两个大队。

1962年合并为一个大队,由于大队部驻夏街村故称夏街大队。

1983年11月,撤销人民公社,恢复夏街乡。

1987年1月,撤区改镇,撤乡改村,调整为夏街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南宋景定(1263)年,廖姓族人从江西迁此建村,称为下境;1952年土改称廖村小乡;1956年成立廖村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由下境、湖尾、新宁3条自然村组成廖村社;1962年人民公社化时成立廖村大队;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调整为廖村乡;1987年1月,撤区改镇,撤乡改村,调整为廖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1952年,土改时划分为一区附城乡。

1955年,成立廖隔塘高级农业社。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和廖村下境组成一个大队,取名廖村大队。

1960年,体制下放各自分开一个大队,取名为廖隔塘大队。

1983年11月,撤销人民公社,恢复廖隔塘乡。

1987年1月,撤区改镇,撤乡改村,调整为廖隔塘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解放初期划为庆中乡。

1957年棠村、布心分别成立两个高级社。

1958年成立公社时,合并成一个大队,称棠村大队。

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调整为棠村乡。

1987年1月,撤区改镇,撤乡改村,调整为棠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建村时由桥头、花冚、学冚三条村组成,取名桥头村。

1952年土改时划分为桥头小乡。

1955年成立桥头初级农业合作社。

1957年成立桥头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成立公社时取名桥头大队。

于1981年10月更改为陈桥头大队。

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调整为陈桥头乡。

1987年1月,撤区改镇,撤乡改村,调整为陈桥头村委会,又名桥头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

唐末建村。

1955年并入棠厦乡。

1957年并入市农业合作社。

1958年公社化时取名龙角大队。

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恢复龙角乡。

1987年撤区改镇,撤乡改村,调整为龙角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

明末清初建村。

1952年土改时划为一区棠夏乡。

1957年分为木潭、社市两个高级社。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合为一个大队,取名木潭大队。

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调整为木潭乡。

1987年1月,撤区改镇,撤乡改村,调整为木潭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

1952年土改时划为庆东小乡。

1957年成立庆东高级农业社。

1962年成立人民公社时称作联合大队,1963年改名为庆东大队。

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调整为庆东乡。

1987年1月,撤区改镇,撤乡改村,调整为庆东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

村民开居始祖在300多年前从广东省新丰县鸟石迁居至现址。

1957年成立棠厦高级社。

1962年成立公社时,称棠厦大队。

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调整为棠厦乡。

1987年1月,撤区改镇,撤乡改村,调整为棠厦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