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罗氏人数居多,故名。因该村委会位于大罗村,且是当地村民的自治组织,故名。[详细] |
宋太祖乾德二年(965年)已形成村落。当时地处九沙海(河)及北海(河)两条河相交的三角洲上。建村者借唐诗“二水中分白鹭洲”最后两字为村名,故称“鹭洲村”,后简写成“路州村”。因该村委会位于路州村,且是当地村民的自治组织,故名。[详细] |
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3年)建村,因村边有一座大水闸,故名。因该村委会位于大闸村,且是当地村民的自治组织,故名。[详细] |
因鸡头渡口至迳口水闸的水底有一条像山藤似的泥脊,退潮时可见,故名。[详细] |
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9年),由南海清河迁来此地建村。因当时附近有个叫海心沙的大沙丘,故名。因该村委会位于沙边村,且是当地村民的自治组织,故名。[详细] |
因是罗氏最早到此定居、又地处江河冲积成的沙滩上,故名。因该村委会位于罗沙村,且是当地村民的自治组织,故名。[详细] |
附近小溪杨溪为“鸡啼滘”,后来在杨溪和鸡啼酒之间各取一字称“杨滘””。因该村委会位于杨滘村,且是当地村民的自治组织,故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