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减灾委员会、省应急管理厅关于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部署,2022年以来,各地开展了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自评、推荐工作。经各级减灾委员会办公室推荐、实地抽查和评估审定等程序,拟命名武汉市经开区沌口街翡翠玖玺社区等120个社区为2022年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
史上多次修筑万城大堤留下五个小湖,后又在此建立集市,为区别同名,称为“五湖新场”,村名由此得。1952年属梅槐区新场乡。1958年命名新场大队,属马山区。1975年撤区并社,属八宝公社。1984年撤社建区,属马山区新场乡。1987年10月撤区后,划归八岭山镇管辖。1989年,东桥、金桥两村合并至今。新场村……。 |
白马寺镇金渡村位于白马寺镇西北部,东邻王市村,南邻小河村,西邻凡桥村,北接三湖管理区,国土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4950亩,平均海拔25米。金渡村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人口现状: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427户1951人,外出务工282人,空巢老人15人,留守儿童5人,其中农村低保户64户41人71人,五保户2人、优抚对象2人。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5人,党员51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 |
据传清末民初时期,当地农民为引河水冲积淤田,在附近蛟子河河堤上挖了个口子引水,故名挖口子。挖口子村所处地段原是荆江大堤外蛟子河边的一片淤洲。1949年初期,属石首县第四区;1952年,人民大垸围挽成功后属石首县人民大垸区新沙乡,名挖口子村;1958年,属人民大垸公社新沙管理区,原为民新和新强两个大队(新强大队辖现挖口子村9至14组区域,民新大队辖现挖口子村1至8组区域);1975年,两个大队合为1……。 |
武德路社区:东以太岳路为界,南以荆沙路为界,西以武德路为界,北以江津西路为界。面积0.95平方千米(与荆沙村一、二、三、五组900户村民插花,面积为0.12平方千米),辖区居民3021户、6136人,属社区党委、社会型社区。2016年,社区继续秉承“社区是居民的”的理念,发展壮大群众文艺队伍和志愿者服务队伍,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社区获评沙市区“2016年度充分就业社区”。……。 |
七根檀村是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容城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421023100226。 |
以所辖自然村铁牛塘衍生得名。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属沔阳州永泰乡后沣里,清光绪年间属沔阳州南乡。1912年属沔阳县南乡,1932年属沔阳县五区后丰乡,1946年属沔阳县平丰乡。1949年分属嘉鱼县南复乡、沔阳县后丰乡。1950年属新堤市新螺区。1951年属洪湖县一区铁牛乡铁牛村、复粮洲村、十八家村。1958年分属郊区公社洪铁大队、复粮洲大队和洪湖县畜牧局十八家养殖队,1961年分属铁牛公社向阳……。 |
杨渊村位于马家寨乡中部,东靠马林村、万场村,西靠张黄村,北靠赵桥村、白洋村,南靠龙桥村。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28户,村民2218人,劳动力1375个,每年外出务工人员730多人,全村耕地面积2932亩,人均耕地1.5亩,农业生产以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经济作物为主。杨渊村党支部下设9个党小组,现有党员45人,村“两委”班子成员6人,“两委”班子整体素质高,团结状况好,战斗力强。近年来,……。 |
以古港口关名和群众自治组织综合命名。清朝末年,政府在这里设立关口检查来往船只,旁边有一渡口,船公姓鲍,故取名鲍关。后成为村名。1950年属一区新剅乡。1956年撤区并乡属中和乡的鲍关村。1958年实现人民公社,属金狮公社十五大队。1959年属金狮公社中和管理区。1961年属金狮区中和公社鲍关大队。1965年撤区并社为南平公社鲍关大队。1970年更名卫星大队。1981年复名鲍关大队。1984年恢复区……。 |
青山社区地处荆门市中心城区繁荣地带,南起象山二路,北至泉口路,东抵竹皮河,西临象山大道,国土面积0.8平方公里。辖区有45个行政企事业单位,3个居民小区,5个家属区。总户数6476户,人口13028人。社区建立了一个中心党支部,辖区各类型党员总数1839人,其中直管党员18人。社区成立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协商议事会,依法推进了民主自治,充分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 |
五一桥社区是湖北省荆门市高新区(掇刀区)白庙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420804002014。 |
枣林社区是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滨江新区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20822400003。 |
1980年地名普查时,以域内林老湾居民点中有一小型平原,将全心大队改称林坪大队。“林坪”之名,一直沿用。1936年属双河口区丽山乡。1941年属丽山乡。1947年属双河口乡。1950年属双河区和平乡。1956年,名全心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双河区丽山乡。1958年,全心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更名为全心大队,属双河人民公社丽山管理区。1961年,全心大队属双河区丽山人民公社。1975年,设双河人民公社,……。 |
新市镇白谷洞村位于新市城区北郊,南邻城区轻机大道,北至马刨泉水库雨淋山,分别与新市镇所辖洪泉村、城畈社区、东关社区、四岭村接壤,版图面积3.9平方公里。全村共有438户,户籍人口1640人,其中党员56人。有5个村民小组,村“两委”成员共5人,交叉任职,并分别兼任小组长。现有耕地面积1464.7亩,主要种植蔬菜、水稻、小麦,蔬菜种植面积300亩,是城区蔬菜主要供应地之一。白谷洞村风景秀丽,玉佛禅苑……。 |
清朝嘉庆元年(1796),时任荆门直隶州正堂王澍筹资修建文昌阁,坐落于村境内。清朝同治年间属荆门州平泰村管辖;清朝光绪年间属荆门州西北乡管辖;民国时期为第九保,属周集乡管辖;1949年解放,设立新华村,属却集乡管辖;1955年农村合作化时为新华初级合作社,属却集乡管辖;1957年改为新华高级合作社,属却集乡管辖;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设立新集大队,属袁集万能人民公社管辖;1960年属烟墩区却集公……。 |
以域内文昌中学名称移借而命名。1949年4月29日孝感解放后,属孝感县城关区。1956年划归朋兴区;1958年属城关人民公社。1961年属城关镇;1984年属澴城区;1986年属广场街道;1998年从文化路社区和三里棚社区划出城站路以西部分组建设立文昌居委会,属广场街道。2004年8月改置为社区,属广场街道,沿用至今。文昌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