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海宁市许村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海宁市许村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自然集镇351户,1051人。

在海宁市区硖石西南偏南35.1公里,运输河东岸。

原许巷乡人民政府驻地。

设有供销、邮政所、信用、百货、五金等商业及饮服单位。

2002年撤并翁埠社区和许巷社区,组建为新的许巷社区。

2003年乡镇合并后,许巷社区并入许村镇联合街社区,2008年11月重新成立改名叫许巷集镇社区简称许巷社区,分许巷、翁家埠两个自然集镇。

许村社区于2014年5月由原来许村集镇社区和联合街社区合并组建而成,许村集镇社区始建于解放前,原由三个居民委组建,东街居委会,南街居委会,西街居委会。

主要为许村建成区范围。

联合街社区是1999年许村小城镇改革组建,由团结村9个组,长丰村2个组,镇南村2个组合渔民村14个小组组建而成为扩大建成区范围改革建设新许村集镇而规划的。

许村社区辖区28个居民小组(16个自然村),为便于管理和规划要求2014年5月经市民政局批准成立许村镇许村社区居民委员会。

解放初建政为荡湾乡第十九、二十两个行政村。

1956年合建为荡湾高级社,属永福乡。

1958年划进原第十八村部分和桐乡县大麻公社庄湖大队,建为许村公社荡湾大队。

1984年1月改建为荡湾村民委员会。

辖17个村民组(20个自然村)。

1949年以前地属沈墅乡。

解放初建为荡湾乡第廿三、廿四两个行政村。

1956年合建为三联高级社,属永福乡。

1958年划进余杭县双林公社杨家湾8户,建为庄湾大队,以驻地庄头湾得名,隶属许村公社。

1984年1月改建为庄湾村,属许村乡。

1985年属许村镇。

949年以前地属沈墅乡。

解放初建为荡湾乡第十八、廿二两个行政村。

1956年合建为二联高级社,属永福乡。

1958年划出第十八行政村(留金家、王家两自然村),划入永福乡原马和村8户,建为孙桥大队,以驻地孙石桥得名,隶属许村公社。

1984年1月改建为孙桥村,属许村乡。

1985年属许村镇。

村名沿用至今。

1949年以前地属许村镇。

解放初建为永福乡民孚行政村和马和村、新民村的一部分。

1956年合建为金星高级社。

1958年建为金星大队,隶属许村公社。

1978年更名新益大队。

1984年1月改建为新益村,属许村乡。

1985年属许村镇。

永福村区域在清朝雍正年间属海宁州元西乡,至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设许村乡,村区划属十二都,建有四庄、十一庄、十四庄。

民国17年(1928)实行自治区制度,改都庄为村里制,民国21年(1932)改村里制为乡镇制,今永福村区划当为沈墅、荡湾两村(乡)各一部,民国23年(1934)实行保甲制,至民国36年(1947),今永福村区属沈墅乡。

1950年8月间,行政区划作了调整,沈墅乡西部的永福村、孟湖村、马河村和新民乡东部的新民村、民孚村5个大村从沈墅乡新民乡划出,合并建成永福村,乡政府驻地设在孟湖街,第一任乡长杨子标、副乡长俞永根。

1956年合建为永福高级社。

1958年改建为永福大队,属许村公社。

1984年1月改建为永福村村民委员会。

1949年以前属许村镇。

1950年解放初建为新乐、冯家两个行政村。

1956年与莫家堰、施家堰合建为莫斯高级社。

1958年建为莫斯大队,隶属许村公社。

1967年更名东方红大队。

1978年11月改名团结大队。

1984年1月改建为团结村,属许村乡。

1985年属许村镇。

1999年7月水产村(农业户籍部分)并入团结村。

村名沿用至今。

施堰村解放初建政为许桥乡施堰行政村,1956年与龙渡行政村合并建为许巷乡第八高级社,1958年划入第九高级社原属长坝行政村部分,建为许村公社施堰大队,1961年划出原龙渡、长坝行政村(大队未易名),1967年更名“八一”大队,1978年11月复名施堰大队,1984年改建为施堰村民委员会,辖5个村民组。

龙渡村解放初建政为许桥乡龙渡行政村,1956年与施堰行政村合并建为许巷乡第八高级社,1958年划入第九高级社原属长坝行政村部分,建为许村公社施堰大队,1961年从施堰大队划出龙渡行政村,建为龙渡大队,1967年更名“东风”大队,1978年11月复名龙渡大队,1984年1月改建为龙渡村民委员会,辖8个村民组。

1999年7月,施堰村和龙渡村合并,成立双联村,名称沿用至今。

1949年5月7号,海宁县解放后,我村由许巷区政府管理。

1958年10月,我村调整为许村人民公社管理。

1961年5月,调整人民公社规模,成立了中共跃进大队支部,中共良种场大队支部,中共新民大队支部。

1976年10月,新民大队支部更名为长丰大队支部。

1980年3月,良种场大队支部更名为镇南大队支部。

1984年1月,跃进、镇南、长丰大队支部更名为跃进、镇南、长丰支部。

1999年7月,跃进、镇南、长丰村合并,新建许村镇南联村,名称沿用至今。

解放初建改为许桥乡许兜、常缓两个行政村和濮桥之濮家桥河东部分。

1956年建为第十高级社,属许巷乡,1958年划进第九高级社之应家,圣塘、天顺三个行政村,合建为许桥大队。

1961年划出原应家,圣塘、天顺三个行政村,本队名未易。

1984年1月改建为许桥村村民委员会。

1949年以前地属沈墅乡。

解放初建为科同乡科同、徐家、宁水、北河四个行政村。

1956年合建为和平高级社,属沈墅乡。

1958年建为科同大队,隶属许村公社。

1961年析属沈墅公社。

1967年更名红旗大队。

1978年11月复名科同大队。

1984年1月改建为科同村,属沈士乡。

1988年属沈士镇。

2001年随沈士镇并入许村镇。

解放初建政为科同乡李家、曹家两个行政村。

1956年并入沈士乡后,合建为新丰高级社。

1958年改建为许村公社李家大队。

1961年析属沈士公社。

1967年更名为光明大队。

1978年11月复名李家大队。

1984年1月改建为李家村民委员会至今,属沈士乡。

1988年属沈士镇。

2001年随沈士镇并入许村镇。

村名沿用至今。

1949年以前地属沈墅乡。

解放初建为科同乡南河、平家、汪家、沈丙四个行政村。

1956年合建为联盟高级社,属沈墅乡。

1958年建为联盟大队,隶属许村公社。

1961年析属沈墅公社。

1984年1月改建为联盟村,属沈士乡。

1988年属沈士镇。

2001年随沈士镇并入许村镇。

村名沿用至今。

1949年以前属沈墅乡。

解放初建为茗山、徐家、王家、南河、圣堂五个行政村。

1956年合建为红星高级社。

1958年改为茗山大队,隶属许村公社。

1961年析属沈墅公社。

1967年更名红星大队。

1978年11月复名茗山大队。

1984年1月改建为茗山村,属沈士乡。

1988年属沈士镇。

2011年随沈士镇并入许村镇。

村名沿用至今。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