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固阳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固阳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清代及民国初年,金山镇一带东、东北是茂明安旗地,西、西南归鸟拉特东公旗管辖。

民国十五年(1926年),属固阳县大部分地域称五区,东南归七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属伪固县公署,城区及周边称县城镇,西南及南称民义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属固阳县,城区及周边称县城镇,西南及南称民裕乡。

1950年3月,称第一区,属固阳县。

1955年6月,改称城关区。

1956年10月,撤销城关区,扩大城关镇管辖范围,城关区周边较远地域划归相邻区。

1958年7月12月,改设为城关、公圣西2公社。

1960年3月,改设为城市、九份子、公益民、东胜水、忽鸡淘5公社。

1978年5月,城市公社改为城关镇。

1984年7月,九份子、公益民、东胜水、忽鸡沟4公社均改乡。

1993年8月,城关镇改称金山镇。

2005年4月,忽鸡沟、公益民2乡合并为公忽鸡沟乡,东胜水乡并入九份子乡。

2005年12月,九份子、忽鸡沟2乡并人金山镇。

清及民国初年,大部分属乌拉特中公旗。

民国十五年(1926年),称二区,属固阳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称公合乡,属伪固阳县公署。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称民享乡,属固阳县。

1950年3月,称第六区。

1955年6月,称西斗铺区,属固阳县,区公所驻西斗铺村。

1958年7月,南部称上游公社,北部称东风公社;同年12月,2公社合并为西斗铺公社。

1960年3月,分为红泥井、西斗铺、坝梁3公社。

1984年7月,红泥井、坝梁2公社改乡,西斗铺公社改西斗铺镇。

2005年12月,红泥井、坝梁2乡并入西斗铺镇。

清及民国初年,境内大部分地域属五当召膳召地。

民国十五年(1926年),称为七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西部称三分乡,东部称庆义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西部称民裕乡,东部称民益乡。

1950年3月,称二区。

1958年7月,建钢铁、前进2公社;同年12月,2公社合并为新建公社。

1961年3月,新建公社拆分为下湿壕、新建2公社。

1984年7月,下湿壕、新建2公社分别改乡。

2005年12月,新建、下湿壕2乡合并为下湿壕镇。

清及民国初年,属茂明安旗地。

民国十五年(1926年),称一区,属固阳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称公有乡,属伪固阳县公署。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称民义乡。

1950年3月,称三区。

1955年6月,称银号区。

1958年7月,废区,建东方红、星火、共产、五八4公社;12月,4公社合并为银号公社,下设3管理区,属固阳县。

1960年3月,划分成银号、东公此老、大庙3公社。

1984年7月,3公社分别改乡,均划归固阳县。

2005年12月,银号乡、大庙乡及东公此老乡南部合并为银号镇。

清及民国初,属茂明安旗地。

民国十五年(1926年),西部属固阳县三区,东部属四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属伪固阳县公署称公德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属固阳县管辖,东部称民权乡,西部称民和乡。

1950年3月,称第四区。

1955年6月,称白灵淖区。

1958年7月,废区,建红旗、火花、东方红3公社;12月,合并为白灵淖公社。

1960年3月,分设白灵、卜塔亥2公社。

1984年7月,设白灵淖乡、卜塔亥乡。

2005年12月,白灵淖乡、卜塔亥乡、东公此老乡北部合并为怀朔镇。

清及民国初期,属茂明安旗地。

民国十五年(1926年),称二区,属固阳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称公合乡,属伪固阳县公署。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称民治乡,属固阳县。

1950年3月,称第五区。

1958年7月,称红专公社;同年12月,西部并入西斗铺公社,东部并入白灵淖公社。

1960年3月,设兴顺西公社。

1984年7月,设立兴顺西乡。

2005年10月,与红泥井乡包白铁路以东4村合并为兴顺西镇。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