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明太祖朱元璋进,地方官府在大树脚修一平桥(现断桥大坝坎下)。因当地官府其压百姓,平桥常遭人毁断和洪水冲断,而得名“断桥”。 |
因此地四周到处都是磨石,故名周磨。 |
因此地原是烧制铁锅的地方,故名锅窑。后演变为“戈尧”。 |
以境内坝陵桥而得名。 |
少数民族语言汉译而得名,以前叫纳见,现演变为:纳建。 |
该村住在一个小坡上,从远处看形似一条船状,故名“坡舟”。 |
因村寨古榕树较多,布依族居住,寨边有一大河流,故名木城村。 |
传说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带兵平南,路经关岭县境时,南方首领孟获在此屯兵抵抗蜀军,此山就称为孟获屯,该寨位于“孟获屯”的后面,故名“后寨”。 |
以少数民族语言命名。 |
因村所在地接近老法宜,属于新建,故名新法宜。 |
2013年大林村与上前村合并,为纪念党的生日,故取名八一村。 |
因此地大山脚起伏之地,小山圆如帽,故名“坡冒”,2013年9月并村中坡冒村与郎妹村合并,命名为德新村。 |
因村所在地内古榕树参天,故名“大树”,2013年9月并村中大树村与上硐村合并,合并后命名为大理村。因这里有大理石厂。 |
村所在地在很早以前,扒子场住地是个三叉地,只有几户人家居住,原先扒子赶场是赶大寨,后来有部份人搬家到三叉地位于山顶,人赶场都要爬坡爬完坡也就到了场坝,当地群众就以此意得名“爬止”,后改称为现今的“扒子场”名。2013年9月并村中龙头村、田坝村、场坝村合并命名为扒子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