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东坡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东坡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通惠街道原为眉城乡。

1992年9月,撤眉城区公所,眉山镇更名东坡镇,眉城、大石桥2乡并入。

2003年9月,析东坡镇置通惠街道街道。

2006年6月,分为通惠街道、苏祠2街道。

民国九年(1920年),置鱼字保。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大石桥乡联保。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石桥乡。

1958年,改太和公社石桥管区。

1960年,改石桥公社。

1981年,更名大石桥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

1992年9月,撤眉城区公所,眉山镇更名东坡镇,眉城、大石桥2乡并入。

2003年9月,析东坡镇置大石桥街道。

南齐建武三年(496年),建齐通左郡、齐通县,建城于现城北。

五代建现城,沿唐旧城址建成,滨岷江,易守难攻,又名卧牛城。

萧梁时,置青州,为州、郡、县治所在地。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青州更名眉州。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县入州。

明代时期,眉州升直属州,为州治所在地。

民国二年(1913年),州改县,为眉山县治。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四川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和眉山县驻地,并建城东、城西2镇,各辖7保。

1949年,眉山镇为眉山专区、眉山县、眉山县第一区驻地。

1951年2月,东、西2镇合并为城关镇。

1953年6月,镇改区,设南城、北城2办事处。

1958年5月,城关区和2办事处合并为城关镇。

1981年8月,城关镇更名眉山镇。

1992年12月,撤眉城区公所,眉山镇更名东坡镇,治县城,眉城、大石桥2乡并入。

2003年9月,析东坡镇置通惠街道。

2006年6月,析通惠街道置苏祠街道。

清顺治年间(1644年—1661年),属崇道乡。

民国十八年(1929年),设太和镇。

1953年6月,设太和镇。

1977年5月,改太和公社。

1981年2月,设太和区公所,公社改镇。

1990年10月,太和乡并入太和镇。

1992年9月,撤太和区公所,镇江乡并入太和镇。

2019年,撤销悦兴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太和镇管辖。

清代时期,置尚义乡。

民国九年(1920年),设韩字保。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为尚义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乡改镇。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镇改乡。

1958年3月,乡改公社。

1984年5月,公社改乡。

1992年9月,中店、尚义2乡合并为尚义镇,驻韩家场。

2010年3月,象耳镇乐象、红岗、七里3村和悦兴镇英勇村划归尚义镇。

2019年,撤销象耳镇和白马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尚义镇管辖。

北宋初年,置多悦镇,驻林烦子;继而迁驻大王庙;后迁驻现镇址。

清代时期,置多悦乡。

民国二年(1913年),复置。

民国九年(1920年),改为悦字保。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为多悦镇。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镇改乡。

1954年,析集市区置多悦镇。

1958年2月,改多悦公社(含郑兴乡、郑军乡、将军乡和多悦镇)。

1959年,改多悦镇,乡改公社。

1984年4月,改多悦乡。

2005年5月,郑军乡并入多悦镇。

2019年,将秦家镇红丰村、马桥村、宋坪村、一里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多悦镇管辖。

民国九年(1920年),置秦字保。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为秦家乡,驻秦家墩。

1950年,为第九区区所驻地。

1952年,析部分村置中心、新四2乡。

1958年,属万胜公社秦家管区。

1977年,属盘鳌公社。

1984年,析置秦家乡。

1992年9月,新四、秦家2乡合并为秦家镇,驻秦家墩,保留正山口乡。

2005年5月,正山口乡并入秦家镇。

2019年,撤销盘鳌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秦家镇管辖。

清代时期,置敦和乡。

民国二年(1913年),设万胜镇,辖10场镇。

民国九年(1920年),改万字保。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万胜镇。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改万胜乡。

1952年,分为万胜、天池2乡。

1954年,析集市区置万胜镇。

1958年,改万胜公社。

1959年,分为万胜公社和万胜镇。

1977年9月,改万胜公社街村大队。

1981年9月,公社改万胜镇。

1990年5月,万胜乡并入万胜。

1992年9月,五峰乡并入万胜镇,驻万胜场。

2019年,将秦家镇新四村、大同村、新星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万胜镇管辖。

北宋时期,属思蒙镇。

民国二年(1913年),置思蒙镇。

民国九年(1920年),改思字保。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思蒙乡。

1954年,析思蒙乡置思蒙镇。

1986年,思蒙乡并入思蒙镇。

1992年9月,娴婆乡并入思蒙镇,驻思蒙场。

2005年5月,莲花乡并入思蒙镇。

2019年,撤销崇仁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思蒙镇管辖。

北宋时期,属修文乡。

民国二年(1913年),置修文乡。

民国九年(1920年),改为文字保。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修文乡(包括三宝、十字卡)。

1954年4月,析修文乡置三宝乡。

1958年10月,修文乡并入思蒙公社,改修文管区。

1959年6月,析思蒙公社三宝置修文公社。

1961年11月,析修文公社置三宝公社。

1977年9月,三宝公社并入修文公社。

1984年1月,公社改乡,析置山宝乡。

1992年9月,修文、山宝2乡合并为修文镇。

2005年5月,龙兴乡并入修文镇。

民国九年(1920年),置松字保。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为松江乡。

1956年9月,并入张坎乡。

1958年8月,改张坎公社。

1962年9月,析置松江公社。

1977年7月,并入张坎公社。

1980年6月,析置松江公社。

1982年3月,公社改乡。

1992年9月,松江、鲜滩2乡合并为松江镇,驻松江口。

2005年5月,张坎镇并入松江镇。

民国九年(1920年),置洪字保。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为洪庙乡。

1958年,与富牛、家相、复盛合并为崇礼公社。

1977年,并入复盛公社。

1980年,析置崇礼公社。

1992年9月,崇礼区公所和崇礼、光华、家相3乡合并为崇礼镇,驻洪庙场。

2019年,将原复盛乡新街社区、观盛村、中桂村、中塘村、中坊村以及原金花乡金江村、红阳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崇礼镇管辖。

民国初期,属土地乡南境。

民国九年(1920年),置富字保。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富牛乡。

1958年,属崇礼公社富牛管区。

1959年,析置富牛公社。

1961年,析新民管区置新华公社。

1984年,公社改富牛乡。

1992年9月,新华乡并入富牛乡。

1998年12月,乡改富牛镇。

2019年,将原土地乡和原复盛乡中复村以及太和镇河东社区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富牛镇管辖。

北宋时期,属永寿乡。

民国元年(1912年),设永寿镇。

民国九年(1920年),改为寿字保。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为永寿镇。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永寿乡。

1954年3月,析永寿乡集市区置永寿镇。

1958年,复兴、太平、金花、柳圣、永寿5镇合并为永寿公社。

1959年,废大公社,以原乡改公社,析置永寿公社、永寿镇。

1977年,永寿、石佛、永寿3公社并入光华公社。

1980年,析置永寿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

1985年2月,永寿乡并入永寿镇,实行镇辖村建制。

1992年9月,石伏乡并入永寿镇,驻王家场。

2005年5月,罗平镇并入永寿镇。

民国九年(1920年),置龙字保。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为伏东乡。

1953年,析置三苏乡。

1956年,三苏乡并入。

1958年,与广济乡合并为伏龙公社。

1959年,广济析出。

1963年,析置三苏公社。

1982年9月,更名伏东公社。

1984年,分为伏东、三苏2乡。

2005年5月,三苏乡并入伏东乡,伏东乡更名三苏乡。

2017年,撤乡设镇为三苏镇。

2019年,撤销广济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三苏镇管辖。

2019年12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眉山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13号):撤销柳圣乡和复兴乡,设立复兴镇,以原复兴乡、原柳圣乡和原金花乡通政街社区、正义村、长山埂村、白塔村、金花村、红陵村所属行政区域为复兴镇的行政区域,复兴镇人民政府驻兴旺街22号。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