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德保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德保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因是德保县政府所在地得名。 [详细]
  因镇政府驻足荣村足荣圩得名,足荣为壮语,因村子盛产竹林,四时常翠,景色秀丽得名。 [详细]
  因镇政府驻隆桑村得名,隆桑为壮语,指较高的山(山+弄)。 [详细]
  因是原敬德县政府驻地,以旧县名命名。 [详细]
  马隘镇因人民政府驻地在马隘圩而得名。 [详细]
  因镇人民政府驻东凌村东凌圩得名,东凌为壮语,因村前有田,左右两河如系铃玉带,故名。 [详细]
  因镇人民政府驻那甲村那甲圩得名,那甲为壮语,村子因四周被水田围住而得名。 [详细]
  都安”在当地壮语当中为HangsDoyjanj,字面意为“安下面的圩”,根据德保县文史地理专家韦学虎先生的解释,“都安”实际上是“顺安州下面的圩”的意思,顺安州即今天靖西县大道乡,因都安乡海拔低于大道乡,因此得名。 [详细]
  因乡政府驻荣华村荣华圩得名,荣华原名那华,为壮语,后取汉义寓意荣华昌盛改为今名。 [详细]
  因乡政府驻燕峒村燕峒圩得名。燕峒本为砚垌,因驻地田垌形似砚盒,故名。后同音改为今名。 [详细]
  龙光,为壮语,因该村地处宽广的山间平地而得名。 [详细]
  巴头为壮语,因该村在山谷入处,故名。 [详细]
  德保县由天保县、敬德县合并而成,取敬德之“德”字和天保之“保”字为名,称德保县。德保县原属于天保、敬德县地。据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记载,明、清时期在县境置镇安府。乾隆三年(1738)置天保县,以土官岑天保和天保山而得名。民国时期置敬德县。1951年将敬德、天保二县合并,取敬德之“德”字和天保之“保”字为名,称德保县。 [详细]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