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崔氏家谱》记载,祖籍荥阳城北冈崔(今郑州中原区须水镇冈崔村)人氏崔仪,曾任四川右布政使(明代官名,与左布政使同执省政务,相当于今省长),告老还乡,在此地修建庄园(宅址在崔庙东街),明万历年间在宅西北,今镇政府后院,建有“圣母奶奶庙”,后人称崔家庙,省称崔庙。 |
据张氏家谱记载,本村张姓先祖张三讳海于明正德五年(1511)自广武军张(今广武镇军张村)迁此,建窑以做瓦盆为业,村因之得名“盆儿窑”,简称“盆窑”。 |
相传清末此地有个大响马徐万春,在沟边开有油坊,人称此沟为“响马沟”。后村取谐音简化,改为“项沟”。 |
村住索河发源地山坡上,得名“索坡“。 |
清代村人种竹成园,概清中叶称竹园。1988年为避免重复,更名“南竹园”。 |
传唐代,村称“天门寺”。明代翟姓迁居此地南岗几条沟内,得名“翟家沟”。清代简称“翟沟”。 |
清初碾徐(今豫龙镇碾徐村)徐姓迁来建村,得名“徐庄”。愈百年,部分村人迁今“徐庄”,为区别,改称“徐老庄”。 |
村西北部有一天然小石峡,清道光年间村民修筑成井,称石井(也称石井沟)。 |
传此地古有大片森林,清代人们砍伐木材以车运出,车都停于此,久之称为“车场”。以负责管理车场村相关事务而成立的自治组织,故名。 |
村东南部与王宗店村交界处,有一长200米青石砌成的大坡,石坡村因此得名。 |
传说古时此地夏顶自然村有个叫王宗的人,在此开店,据此,村称“王宗店”。 |
白姓最早居此,建村称白家寨,为防盗匪筑寨,简称“白寨”。 |
相传清代因此地沟中遍生栗树,村因之更名栗树沟。 |
该地王姓多,泉多,清顺治八年(1652)附近数村统称王泉。 |
村位于清乾隆年间荥密界碑所在河沟西坡,得名“界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