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博罗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博罗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罗阳街道是广东省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之一,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早在先秦时期,罗阳就曾是缚娄国建都之地;自南朝梁天监二年,博罗县治从梁化迁至浮碇岗(俗称葫芦岭)之西后,称榕城。

1979年为城镇人民公社。

1983年11月,恢复区乡建置,称城镇区。

1986年1月,改区设镇,因县城在罗山、浮山的合体罗浮山的罗山之阳,遂更名罗阳。

2017年12月27日,罗阳镇撤镇设立罗阳街道办事处。

[详细]

古代,有龙溪圩。

民国时属,第十三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博罗县四区。

1951年,改属博罗六区。

1952年,改属博罗十区。

1958年,改设龙溪人民公社。

1983年,撤社设区。

1986年冬,撒区建镇。

2017年12月,正式设立龙溪街道办事处。

[详细]

清乾隆四年(1739年),属苏州巡检司。

清光绪年间,兴宁人迁此开设店铺,遂成圩镇。

民国三十六年(1937年),为第七区太平乡(石坝)。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为第一区人民政府所在地。

1958年,属杨显人民公社,设石坝管理区。

1959年8月,设石坝人民公社。

1983年,撤社设区。

1986年冬,撤区建镇。

[详细]

明、清代,属博罗长平都。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外地居民大量迁入。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第七区和平乡。

1949年6月,属三区麻陂乡。

1950年3月,改属第一区。

1953年3月,改属第二区。

1955年10月,属石坝区。

1958年,属杨显人民公社,设麻陂管理区。

1959年,设麻陂人民公社。

1983年,撤社设区。

1986年,撤区建镇。

[详细]

清乾隆二年(1737年)陈姓从兴宁迁至观音阁镇地域开设店铺。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村民在东江近鹅形埠头角建造“埠鹅古寺”,供奉“坐莲观音”,人称观音堂;后店铺逐渐增多渐成圩镇,故名观音阁。

1979年称观音阁人民公社。

1983年11月,恢复区乡建制,名为观音阁区。

1986年1月,改区设镇,更名为观音阁镇,属博罗县辖镇。

[详细]

清乾隆四年(1739年),属苏州巡检司。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为第六区文化乡(猴子)和文明乡(桔子)。

1949年春,解放并成立桔子、獭子乡。

1949年7月1日,成立博东县人民政府时,桔子为县政府驻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第三区。

1958年10月,建立公庄人民公社。

1983年,撤社设区。

1986年冬,撤区建镇。

[详细]

明崇祯二年(1629年),村附近设圩,称杨村圩。

清乾隆四年(1739年),属苏州巡检司。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第六区清平(显村)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第三区杨显乡。

1953年,为第二区。

1958年,建杨显人民公社。

1959年8月,分设杨村、观音阁、石坝、麻陂人民公社。

1983年,撤社设区。

1986年冬,撤区建镇。

[详细]

明清时期属苏州巡司署辖。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博罗县第五区四维乡。

1949年10月,柏塘建乡,属第二区。

1952年7月,改属第四区。

1955年10月,成立柏塘区。

1956年11月,撤区并乡。

1958年10月,撤乡成立柏塘人民公社。

1961年,析置为柏塘、平安、柏新3个公社。

1963年3个公社合并,1971年再析置为柏塘、平安2个公社。

1983年11月,撤社设区。

1986年1月,撤区建镇,名为柏塘镇。

2004年撤销平安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柏塘镇。

[详细]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派”为“太”。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改称泰美。

民国时期,属二区。

1949年10月,设泰美乡,属二区。

1952年7月,改属五区。

1955年10月,更名泰美区。

1956年11月,撤区并乡。

1958年,成立泰美人民公社。

1983年,撤社设区。

1986年1月,改区设镇。

[详细]

明洪武四年(1371年),设善政司巡检署。

崇祯二年(1629年),为博罗县善政巡司湖镇约。

清代,设湖镇司,城内建有贸易市场人和墟,后改湖镇墟。

民国时期,属八区八德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乡属四区。

1952年7月,改属八区。

1955年10月,属响水区。

1956年12月,撤区并乡属湖镇乡。

1958年10月,属新作塘人民公社。

1960年,析置湖镇人民公社。

1983年,撤社设区。

1986年冬,撤区建镇。

[详细]

清代前,属石湾巡检司署仙福都。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澜石以东属九区,以西属十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属四区、五区、十一区。

1955年10月,属铁场区。

1956年11月,撤区并乡,单独成立长宁乡。

1958年10月,成立长宁人民公社。

1983年,撤社设区。

1986年,撤区设镇。

[详细]

1958年,属长宁公社,设福田管理区。

1961年,析置福田公社。

1979年,称福田人民公社1983年,废社设区。

1987年3月,改为福田镇。

[详细]

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至北魏景明四年(503年),属南海郡。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废梁化郡设循州(今惠州),属循州。

隋大业元年(605年),废循州设龙川郡,改属龙川辖。

唐武德五年(622年),废龙川郡复改循州,复属循州。

贞观元年(627年),属岭南道循州辖。

载初元年(690年),循州改称雷乡,属雷乡辖。

天宝元年(742年),雷乡县改称海丰郡,属岭南道海丰郡。

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海丰郡为循州,属岭南道循州郡。

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循州改称祯州,属岭南东道祯州。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祯州改称惠州,属广南东路惠州。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惠州改称博罗郡,属广南路博罗郡。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博罗郡改称惠州郡,属惠州郡。

元至元八年(1271年),惠州郡改称惠州路,属惠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惠州路改称惠州府,属惠州府。

洪武九年(1376年),属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未设惠州府,属惠阳。

民国三年(1914年),属广东省潮循道。

民国十五年(1926年),属广东革命委员会东江行政委员会。

1949年,属东江专区。

1952年,属粤东行政专员公署。

1956年,属惠阳专区。

1959年,属佛山专区。

1963年,恢复惠阳专区,复属之。

1978年,龙溪公社分出,置龙华公社。

1983年,更名为龙华区。

1987年,设龙华镇。

[详细]

1949年前,属东莞县企石区。

1949年10月,属东莞县第七区。

1950年3月,建乡。

1957年,成立“五一社”。

1958年1月,与企石、石排合并,称企石公社;同年6月,析置园洲公社。

1959年3月,划归博罗县管辖;同年8月,称园洲公社。

1983年11月,恢复区乡建制,名园洲区。

1986年1月,改区设镇。

2003年12月,九潭镇并入。

[详细]

石湾镇历史悠久,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隶属南海郡傅罗县。

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九月,黄巢起义军从福建进入粤东,经过石湾地区进攻广州。

宋景炎元年(1276年),南宋二王行朝进入广东,沿潮州、惠州、东莞向珠江口撤退,曾路过铁场、石湾。

明洪武四年(1371年),建石湾巡检司,驻在石湾,主管缉捕盗贼等事,石湾正式行政建制。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知县孙章在石湾增建五马公书院。

清嘉庆七年(1802年),羊屎坑陈四起事,焚掠石湾。

民国十四年(1925年)十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6月周恩来到石龙,东征军先遣队经石湾、苏村进攻博罗。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十月,日本侵略军攻占石龙,石湾随之沦陷。

1945年8月,石湾光复。

1949年10月,石湾解放,建基层人民政权,属第五区。

1954年夏,开始农业合作社化运动,建立初级农业合作社。

1955年夏,开始高级农业合作社运动。

1956年冬,实现高级农业合作社化。

1958年10月,罗浮山人民公社成立,辖石湾。

1959年1月,铁场人民公社成立。

1983年12月,撤销人民公社,土地归乡(村)农民集体所有。

1984年,撤销铁场人民公社,成立石湾区人民政府。

1987年3月,石湾镇建制,成为博罗县县辖镇。

[详细]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