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属下总德新里上牛车垸;民国时期属白螺区中房保;1950年后,属工农自然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杨林人民公社,建立工农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白螺区杨林公社;1975年11月撤区并社,属杨林公社;1984年设区建乡,属白螺区杨林乡,原名称工农大队变更为工农村;1987年区、乡体制改革后,工农村属白螺镇管辖至今。 |
清朝时期属下总德新里上牛车垸;民国属白螺区下房保;1950年,属阳光村、月光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杨林人民公社,设立阳光大队、月光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白螺区杨林公社;1970年阳光大队与月光大队合并为阳光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属白螺公社;1984年设区建乡,属白螺区杨林乡,原名称阳光大队变更为阳光村;1987年区、乡体制改革后,阳光村属白螺镇管辖至今。 |
清朝时期,此地为湖区,多为渔民,属下总德新里下牛车垸;民国时属螺山区(现洪湖市);1950年后,属沔阳县螺山办事处;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杨林人民公社,设立星光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白螺区杨林公社;1975年11月撤区并社,属白螺公社;1984年设区建乡,属白螺区邵码头乡,原名称星光大队变更为韩埠村;1987年属白螺镇管辖至今。 |
1950年属荆江村和肖刘村,1958年属官薛人民公社观音大队,1975年属官薛公社,1984年属白螺区官薛乡荆江村,1987年属白螺镇荆江村。 2017年9月12号荆江村、荆红村合并为观音洲村,属白螺镇管辖至今。 |
明朝时期属监利县德新里;清朝时期属监利县下总德新里;民国时期属白螺区贺刘王保;1950年后,属杨林山互助组;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杨林人民公社山河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白螺区杨林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白螺公社;1984年设区建乡,属白螺区杨林乡,原名称山河大队变更为杨林山村;1987年区、乡体质改革后,属白螺镇杨岭山村。 2017年9月12日同意杨林山村、新联村、联盟村、邹码村合并为杨林山新村,属白螺镇管辖至今。 |
清朝属下总崇义里;民国时期属白螺区五里庙村;1950年属王李乡、六选区;1956年转红阳初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白螺人民公社,设立红阳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白螺区白螺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白螺公社;1984年设区建乡,属白螺区白螺乡,原名称红阳大队变更为五里庙村;1987年区、乡体制改革后,属白螺镇五里庙村;2017年9月12日五里庙村、瞿李村、引港村合并为白螺矶村,属白螺镇管辖至今。 |
1950年属红山大队,1958年属白螺人民公社红山大队,1961年属白螺区白螺公社,1975年属白螺公社,1984年属白螺区白螺乡红山村,1987年属白螺镇红山村,2017年9月12号红山村、红灯村、红旗村合并为狮子山村,属白螺镇管辖至今。 |
1950年属高洪村,1958年属官薛人民公社高红大队,1961年属白螺区官薛公社,1970年并入高红大队,1975年属白螺公社,1984年属白螺区官薛乡高黄村,1987年属白螺镇高黄村,2017年9月12号张先村、雷刘村、高黄村、朱田王合并为张仙口村,属白螺镇管辖至今。 |
1950年属官薛乡,1958年属官薛人民公社恒堤大队,1961年属白螺区官薛公社,1975年属官薛公社,1984年属白螺区官薛乡薛桥村,1987年属白螺镇薛桥村,2017年9月12号薛桥村、万洲村合并为官薛村,属白螺镇管辖至今。 |
1950属王李乡;1958年属白螺人民公社红光大队;1961年属白螺区白螺公社;1975年属白螺公社;1984年属白螺区白螺乡王李村;1987年属白螺镇王李村;2017年9月12号刘王村、王李村合并为大沧垸村,属白螺镇管辖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