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天达梦地名网 > 2023年度重庆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村[7]

2023年度重庆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村[7]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有关部署,按照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时序,经村申报、乡镇审核、区县推荐,同意万州区甘宁镇楠桥村等107个村(社区)为2023年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村,现予公布。
  早年此地有一高约丈许、直径六寸的大茶树,茶叶飘香方圆数里,故称该地为茶香坝,又因四周有山,坡上产茶,人们习惯称为茶山坝,村名由此得来。清属大宁县通城里十六甲,民国年间为巫溪县第四区中岗乡属地。1958年,设茶山大队,1984年改茶山村,成立查茶山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茶山村……。
  以此地有三多桥、铁索桥、跳墩桥,四周桥梁环抱,诸桥连坝,人称桥头坝。1952年土地改革后称桥头村,1956年名联合一社,1960年公社化时名桥头大队,1984年经济体制时名桥头村,2002年村组建制调整时桥乡府发〔2002〕96号文件请示,石柱府发〔2002〕199号文件批复,将楠木村、田畈村的大岩并入桥头村,沿用至今。桥头村……。
  以石龙组和青龙组都有龙而得名双龙村。2002年12月25日,石柱府发〔2002〕190号文件批复,撤销原天顺村、庙桥村,合并设立双龙村,沿用至今。双龙村……。
  由喻槽村和学龙村合并,取喻槽村的“喻”字的谐音“玉”,学龙村的“龙”字,得名玉龙村。2002年全县村组建制调整时,冷水府发〔2002〕24号文件请示,2002年12月25日,石柱府发〔2002〕196号文件批复,撤销喻槽村和原栗新乡的学龙村,合并设立玉龙村,沿用至今。玉龙村……。
  1934年贺龙将军带领红三军曾在此地打击地主武装,此地地势平坦、得名坝芒。建国前名为坝芒。1981年成立为坝芒大队,隶属峻岭公社。1983年改大队为村,隶属峻岭乡。2001年划入隘口镇。2003年合村并组时撤销老木村、新民村并入坝芒村,2007年将坝芒村部分划分入百岁村和小坨村白沙井组,另一部分仍为坝芒村。该名沿用至今。坝芒村……。
  因此地地势较平整,有两百亩水田,而且境内两个山洞,故名洞坪村。早年名为中坪,1981年成立洞坪大队,洞坪大队隶属龙池公社。1983年改大队为村,隶属龙池乡。2000年撤乡建镇,龙池乡更名为龙池镇,2003年合村并组时撤销原大茶园、新坪、新塘村并入洞坪村,隶属龙池镇。该名沿用至今。洞坪村……。
  此山坳像龙背,住户日益增多,故名“兴隆坳”。居民点位于此地,得名兴隆坳。早年名为和平大队,1981年成立兴隆坳大队,兴隆坳大队隶属吏目公社。1983年改大队为村,隶属吏目乡。2001年吏目乡划入了梅江镇。2003年合村并组时撤销,由原火石村1、2、3、4组,凉水井村1、2、3、4组和杨柳村并入兴隆坳村民委员会,隶属梅江镇。该名沿用至今。兴隆坳村……。
  该村因境内一山湾处有棵大杉树而得名杉树湾村。2003年12月,补家村、大槽村5-7组、花石村、王家村4、5组合并为杉树湾村,隶板溪乡。2010年撤板溪乡,设立板溪镇,村随隶。2012年改为杉树湾社区,2017年恢复为杉树湾村,名称沿用至今。杉树湾村……。
  该村境内有滚地坝、旧灵寺两处比较出名的地方,故以“地”、“灵”二字作为村名,由此得名地灵村。1949年初为威远乡地灵村。1958年村更为管区。1961年名为地灵大队。1984年改称地灵村,隶钟岭乡。2001年钟岭乡撤销,其境并入涂市乡,2003年12月地灵村隶涂市乡,2018年撤涂市乡设涂市镇,村随隶,名称沿用至今。地灵村……。
  河湾村地处酉阳县东部土家人的母亲河——酉水河东西两岸,属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酉水河镇所辖行政村之一。距集镇2.5公里,是酉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国家AAA旅游景区的核心区域,林木覆盖率65%。河湾村是土家文化、土家摆手舞的发源地,土家族摆手舞、酉阳民歌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河湾村富家堡至今保存着1885年开建的中国最大的土家摆手堂,有与摆手堂建造时间相隔几年的彭、白、代三姓氏宗祠,不仅让……。
  因其地位于坪上,多白果树,后村名在此生活、生产,故名。1949年属润溪乡三保。1951年置为白果村。1958年改称三大队。1972年改名为白果大队。1980年地名普查中,为避免重名,更名为白果坪大队,仍隶润溪乡。1984年1月,改称白果坪村,隶润溪乡,2003年将原石坝村并入白果坪村,沿用至今。白果坪村……。
  因现村由斑竹村、黄龙村合并而来,故名龙合。2003年12月村组合并设立龙合村,含原斑竹村、黄龙村,同时设立龙合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龙竹村。……。
  因相传此地乌江河边,有一块石头很像一个盆,故名石盆,后成为村名。1949年前为善感乡第二保辖地。1951年分置为石盆村,1958年改称为石盆大队。1984年1月复称为石盆村。2003年将原合元宝村并入石盆村,同时设立石盆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石盆村……。
  钟鼓村与天鹤村各取一字而得名。钟鼓村解放前叫二保,解放后取名新农村。1951年建村时根据钟鼓村1社有个山堡似一个小锣鼓、7社也有一山头似一个大锣鼓,因此取名钟鼓村,辖8个村民小组。解放前天鹤村叫三保,解放后,取名三联村。1951年开始建村,据传天鹤村(原7社)有两个山头似鹅、一个鹅母抱蛋、另一个鹅公在旁守护和陪伴鹅母,故名为天鹤村、建村时辖8个村民小组。1973年4社、6社分别分出一个社,后来天鹤……。
  此地水源丰富,有6股泉水,人们习惯称为六水,方言中音近“绿水”,故名绿水村。1929年至1955年7月,属南川县丛林乡。1951年,隶属南川县丛林乡新桥村。1955年8月,划归重庆市南桐矿区丛林乡。1957年-1961年,先后隶属丛林乡新桥高级社、万盛公社丛林耕区。1961年,隶属丛林公社。1962年,划为绿水大队。1984年5月,改大队为村,隶属丛林乡。1992年11月6日,撤乡建镇,隶属丛林镇……。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