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天达梦地名网 > 2023年度重庆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村[4]

2023年度重庆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村[4]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有关部署,按照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时序,经村申报、乡镇审核、区县推荐,同意万州区甘宁镇楠桥村等107个村(社区)为2023年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村,现予公布。
  因境内的铁锁桥而得名。原为三驱镇11村;1953年,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时,取名铁桥村;1958年更为铁桥管理区;1961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设立铁桥生产大队,与群益大队共隶属于三驱公社;1984年1月,实行政社分设时,撤销铁桥生产大队,设立铁桥村村民委员会,简称铁桥村村委会;2003年铁桥村和群益村合并后仍为铁桥村村民委员会。铁桥村……。
  因境内修建有河堰灌溉良田得名河堰村。1952年得名,因境内修建有河堰灌溉良田,故得名河堰大队,后改称河堰村。2014年6月,璧山撤县设区后隶属之。河堰村……。
  相传,南宋时期大汗蒙哥攻打钓鱼城,一名李姓将军战死葬于此地而得名,又传清代有位将军路过此地驻所于此,故名将军村。建国后设将军大队,后改称村。2004年将将军村、阴阳村、龙滩村合并称将军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璧山区撤县设区,隶属之。将军村……。
  因斑竹成林,故而得名斑竹村。早年为斑竹大队,1994年撤区并乡建福禄镇时,名为斑竹村,2004年6月12日,由斑竹村、大田村、水鸭村、三桥村合并建立斑竹村,成立村民委员会。2014年6月,璧山撤县设区,隶属之。斑竹村……。
  境内有龙兴寺,且龙又代指铜梁龙而得名。龙兴村1950年前属安居镇公所第十一保。1951年命名为龙兴村,1958年为龙兴管理区,1961年为龙兴大队,1983年复名龙兴村。波仑村1950年属安居镇第十三保,1951年命名为波伦村,1958年为波伦管理区,1961年为波伦大队,1966年改为前进大队,1980年9约恢复为波伦大队,1983年改名为波仑村。2007年,原龙兴村、波仑村合并为龙兴村。龙兴村……。
  “团”意为团结,而得名。茶叶村1950年前属福果乡第四保。1951年因村内松树较多,命名松林村,1958年为团结管理区,1961年为团结大队。1981年因重名为茶叶大队,1983年为茶叶村。石门村1950年前系福果乡二十四保,1951年开始名石门村,1958年为石门管理区,1961年为石门大队,1983年改名石门村。2007年,茶叶村和石门村合并为团实村。团实村……。
  由原河水村,原桂花村合并保留河水村村名而得名。河水村1950年前属玉龙乡第四保。1951年命名河水村,1958年为河水管理区,1961年为河水大队,1983年改为河水村。桂花村1950年前属土桥乡第6保,1951年命名桂花村,1958年为桂花管理区,1961年为桂花大队,1983年复名桂花村。2007年由原河水村,原桂花村合并为河水村,沿用至今。河水村……。
  因其境内有一平坝,旁边有两个坡,且郭姓居住多,得名郭坡村。1952年名为高升乡第6村,1959年名为高升联队第6管理区,1962年更名为高升公社第6大队,1981年更名为大滩公社郭坡大队,1984年更名为大滩乡郭坡村,1993年并入柏梓镇管辖,2002年将苏坝村合并。郭坡村……。
  因其境内以前有座金龙庙,得名金龙社区。1984年得名金龙村,2002年,将杜湾村、小沟村合并,2016年撤村设居为金龙社区。金龙社区……。
  因其境内有一朝天的“印石”,得名天印村。1950年属康乐乡管辖,1961年为第6大队,1984年更名为天印村,1993年并入塘坝镇管辖,2002年将智灵村合并。天印村……。
  因境内地名河中岛得名,其四周被河流包围。1949年为清江乡四保。1953年为清江乡双河村。1958年地属安富公社。1962年为清江公社4大队。1981年为清江公社4大队。1984年为清江镇河中村。1993年改为清江镇河中村。2002年将河中村、下湾村合并为河中村。河中村……。
  因境内有两条河,一条河是黄桷滩桥下游的三拱桥河,另一条是小清流河,两条河流经该地入大清流河。民国时期为吴家镇第八保。1950年命名为双流村。1984年为吴家乡双流村。1993年为吴家镇双流村。2002年由海棠村、江北村、双流村合并为双流村。2010年由双流村和黄桷滩村的1、2、3、4组合并后命名为双流村。双流村……。
  因传闻清朝有皇帝到此,在集市吃得酒足饭饱,故称“饭饱场”,后雅化为万宝场。1949年前为峰高乡十九保。1950年峰高乡十九村。1955年为新华乡万宝村。1958年地属峰高公社九大队。1960年为新华公社九大队。1981年为千秋公社万宝大队。1984年为千秋乡万宝村。1993年将万宝村并入直升镇。2002年建制调整,将长山村、红岩寺村1、2、5、6、7组并入万宝村。2007年建制调整,将县龙村2、3……。
  传说此地泉水治病,秒如灵丹,故而得名。1958年为灵泉大柜,1984年改灵泉大队为灵泉村。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灵泉村……。
  因境内虽有很多泉水流入,但溪、河渗透严重,不能蓄满水,故而得名。“干溪”,后演化为现名干泉。解放前,名为干溪。解放后更名甘泉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至今。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甘泉村……。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