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根据《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乡村治理专项组关于印发2022年全省乡村治理工作要点的通知》(粤委农办〔2022〕44号)和省委农办等九部门《关于深入开展乡村治理“百镇千村”示范创建活动的通知》(粤委农办〔2022〕39号)部署,在各地推荐申报的基础上,经复核监测,将2022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单位名单及历年示范村镇动态监测结果予以公示。 |
土改时设为范袁乡,属第八区(两城区),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范袁大队,属甲西公社,1978年时改名为立新大队,第一次地名普查时复名为范袁大队,1983年改为范袁乡,属甲西区,1987年改为范袁村委会,属甲西乡,1994年改为范袁管理区,1999年改为范袁村委会。此名沿用至今。范袁村委会位于陆甲大道边,辖袁厝、刺潭、范厝三个自然村,总人口4228人,总面积3700亩,距离甲西镇中心六公里,属丘陵地带……。 |
1952年由洲岗乡所辖,属十四区(乌坎区),1959年改为洲岗大队,属乌坎公社,1972年洲岗大队分设为洲仔和十二岗大队,属金厢公社,1983年改为十二岗乡,属金厢区,1987年改为十二岗村委会,属金厢乡,1994年改为十二岗管理区,属金厢镇,1999年改为十二岗村委会。此名沿用至今。十二岗村委会位于金厢镇府东面,金碣公路边,面积约5.2平方公里,下辖3个自然村,总人口3106人,,十二岗村委会距……。 |
1994年从苑西管理区划出设立为新河管理区,1999年改为新河村委会。此名沿用至今。新河村委会辖四个自然村368户、2780人,耕地面积1780亩,其中水田1500亩,旱地280亩,山坡地3800多亩,是一个纯农地区,经济贫困。……。 |
钱广村委会地处上英镇中东部,螺河下游,面积约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0亩,总户数392户,总人口2315人,下辖3个村民小组,属革命老苏区村;全村已修成水泥公路2条约2.5公里,建无害厕所2个,建水道水沟6条约1.5公里;距离镇政府6公里,钱广村委会以农业生产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年人均收入较低,生活较为困难。由于改革开放与受外界影响,部分村民往外经商及打工等搞活经济,部分村民大搞“三高”农业……。 |
深港村委会位于陆丰市红罗线(X416)路边,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下辖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00多人,是潭西镇最偏远的村委会,深港村委会距离市区12公里,离镇府10公里,只有一条过境公路地缘优势较弱。地处丘陵山岗地带,深港村委会利用本地的特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引进了陆丰市最大的花岗岩采石场禄村石场,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经过多年生产发展探索,逐步形成山上种植速生按,水田种植水稻、花生、鱼塘养殖四……。 |
黄塘村地形为长方形,西边为一村,东北边为二村,西北边为三村,组成黄塘总村。建国后称为黄塘乡,属第九区(大安区),1961年改为黄塘大队,1974年从大安公社划归西南公社,1983年改为黄塘乡,属西南区,1987年改为黄塘村委会,属西南镇,1994年改为黄塘管理区,1999年改为黄塘村委会,此名沿用至今。黄塘村位于陆丰螺河上游,系西南镇偏远的老区,山区的村,全村有七个自然村,总户519户,总人口32……。 |
1952年设为青塘乡,属第九区(大安区),1958年公社化成立青塘大队,属大安公社,1974年从大安公社划归西南公社,1983年改为青塘乡,属西南区,1987年改为青塘村委会,属西南乡,1994年改为青塘管理区,属西南镇,1999年改为青塘村委会。此名沿用至今。青塘村地处西南镇东北方3.8公里,总面积24平方公里,总人大约7800人,北以螺河为界与大安镇东七村一河之隔,有大面积的山地及水力资源,村……。 |
南告村位于南万镇最南部,地处万全河与长梅河交汇点下游,是南告水库的移民村,区域面积7.3平方公里,总人口2230人,下辖3个村民小组。南告村森林茂盛,环境良好,风光秀丽,辖区内有容积1万立方米的南天湖1个,引资建有神象山公园1个,是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好去处。村委与深渡村合建有电站2个。村委近年来积极引导群众种植青梅,全村年产值100多万斤,每年为群众增收几十万元以上。……。 |
山脚村位于大湖东部,地处偏僻,紧靠东溪及螺河出海口,580户,其中困难户110户,3400多人口,耕地面积2000亩,其中水田面积100亩,山林2700亩,海滩林面积600亩,鱼塘面积260亩。人口居住分散,外出居住人口2400多人,人均收入1500元,村民生产经营模式主要有农业、养殖业、畜牧业和捕捞养殖种苗业等方面。1、农业山脚村耕地面积都属沙质土地,当地人叫旱涝不保“望天田”,主要春种水稻和秋……。 |
仔村委会位于海丰县城北部,距离海丰县城30公里,毗邻黄羌镇。2004年12月随西坑乡撤乡并入公平镇。是下村、万仔村的合称,下辖田背、下、万仔、三对门、下岗5条自然村,有93户人家360多人,耕地面积190多亩,村委会驻地在下村。村委会属于高丘陵地带,海拔500米以上,山岭坡度大,可耕地面积人均不足0.22亩,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番薯等农作物,盛产柑桔、香蕉、青梅、龙眼等水果。主要对外交……。 |
联和村委会位于海丰县最偏僻的北部山区,属丘陵地带,距离县城35公里处,与惠东高潭镇接壤,2004年12月随西坑乡撤乡并入公平镇。辖老牛窝、枫树窝、龙眼树下、嶂下、陂坑、羊角輋、石岩窝7条自然村,227户近1600人,耕地面积510亩。村委会驻地在陂坑自然村,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番薯等农作物,盛产柑桔、龙眼等水果。海紫公路纵贯村境,可直通公平镇、海丰县城、惠东高潭等地,交通十分便利。……。 |
虎噉村委位于黄羌镇西北部,全村面积6.8平方公里,有328户1916人。辖下有14个自然村,仅有村村通水泥公路。与X126线相连,可达县城或镇政府,村委会距离镇府10公里。地缘优势很弱。近年来,为搞活村经济,经过多年来的探索,虎噉村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将虎噉金针菜打造成一种绿色食品,畅销全国,成为村委的经济支柱产业。……。 |
可新村位于可塘镇东侧约4公里处,东北临乌面岭山,东与陆丰市接壤。全村区域面积10平方公里,辖有龙牙村、双桂山村、朱厝坑村、新兴村4个自然村,共282户,总人口1200人。自古有龙牙约之谓,旧时曾设有墟集。以周、方等姓氏为主,有六七十年代公平库区移民迁入安居。可新村地势平坦,属沙土冲积,土地较肥沃,经济以农业为主,耕地面积1474亩,其中水田面积958亩,旱地面积516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西瓜、……。 |
1950年属海丰建政四区鲘门石南乡。1953年属梅陇新寮乡。1980年由新寮大队析出设置高中大队。1984年改设高中乡。1987年改为高中村委会。1989年设高中管理区办事处。1998年复设为高中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高中村委位于梅陇镇区西南部约4公里处,土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下边有高厦、中港、黄竹平等三个自然村,2010年总人口为1702人,全村耕地面积约1725亩,村民以农业生产为主,村集……。 |
1950年属海丰建政六区陶河乡。1952年属九区陶南乡。1953年属龙山区陶南乡。1958年属陶河公社陶南大队。1974年由陶南大队析出,设置桐埔大队。1984年改为陶河区公所桐埔乡。1987年改为陶河镇桐埔村委会。1989改设桐埔管理区办事处。1998年复设为桐埔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桐埔村委会下辖三个村民小组,面积560公顷,总人口2230人。位于海陶公路旁。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是陶河镇优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