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天达梦地名网 > 2022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19]

2022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19]

  2023年4月,根据《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乡村治理专项组关于印发2022年全省乡村治理工作要点的通知》(粤委农办〔2022〕44号)和省委农办等九部门《关于深入开展乡村治理“百镇千村”示范创建活动的通知》(粤委农办〔2022〕39号)部署,在各地推荐申报的基础上,经复核监测,将2022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单位名单及历年示范村镇动态监测结果予以公示。
  1951年6月属五区平陵乡,1951年12月属平陵乡祖塘村,1958年10月成立山下大队,1984年3月称山下乡,1987年1月称山下村民委员会,1989年10月称山下管理区,1999年4月改称现名至今。山下村……。
  早年西埔村村民居住在旧梁村谭田围,后迁移此地,至今已有将近700年,因位于谭田围西方的一大片开阔平地,故名西埔,村委会驻地在西埔,故名。1951年12月称西埔乡,1958年称西埔大队,1984年称西埔乡,1987年称西埔村委会,1989年称西埔管理区。1999年5月改称现名至今。西埔村……。
  解放初,属花围乡旧梁大队;1958年公社化,归属龙城公社旧梁乡;文革年代属向东大队;80年代属王坪镇旧梁管理区;2000年属龙田镇并成立至今。旧梁村……。
  1949年9月属三区左潭乡,1958年10月成立左潭大队,1984年3月称左潭乡,1987年1月称左潭村民委员会,1989年9月称左潭管理区,1999年4月改称现名至今。左潭村……。
  1949年9月属二区龙华乡,1951年12月属二区龙华乡,1957年12月属龙华乡龙华村,1958年10月称龙华公社为龙华大队,1961年成立水口大队,1984年3月称水口乡,1987年1月称水口村民委员会,1989年10月称水口管理区,1998年12月改称现名至今。水口村……。
  1949年9月属四区永南乡,1951年12月称四区上埔乡,1957年12月称永汉乡上埔村,1958年10月称永汉公社上埔大队,1984年3月称上埔乡,1987年1月称上埔村民委员会,1989年10月称上埔管理区,1999年5月改称现名至今。上埔村……。
  因最初是由几个村组成的渔业新村,渔民早期使用风帆船出海打渔,后来改为飞艇出海,故名。1953年,因渔民出海捕捞聚居此地,成立渔民新村一村;1958年得名为澳头公社飞帆大队;1982年与东升、金门塘、前进四个渔业大队合并为澳头区公所渔民乡;1987年分开改为澳头镇飞帆管理区,1988年又与前进、金门塘、东升、三门五个管理区合并为澳头镇飞帆管理区,1989年又分开,1993年改为澳头办事处飞帆管理区,……。
  四十年代时,此地有座土糖寮,因是新建的,故名新寮。1560年至1579年属惠阳区寮湖乡,1987年设为村委会,1988年称管理区,1999年改称新寮村委会。新寮1村……。
  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下文《关于理顺我省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通知》,(粤发﹝1999﹞14号),经党委研究,同意撤销霞涌街道管理区,设立村民委员会,下设村民小组。新村原是驻惠东县稔山,于1963年10月迁居于此建新村,故名。新村村……。
  黄屋村位于潼湖镇南部,面向潼湖湿地,在潼湖湿地范围。辖区面积7.6平方公里,下辖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83人(不含外来人口),390户。全村道路总长13公里,硬底化8.19公里,铺装率达63%,村内主干道全部硬底化,军垦互通贯穿而过,博深高速黄屋出口就在村口,交通十分便利。黄屋村常年气候特点,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气候宜和,光照充足,热量较优,雨量充沛,降雨集中,光照多。充分利用优越的气候条件、自然……。
  迭石龙村是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沥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41302107202。
  新中国成立后设内湖乡,属田墘区。公社化时期称内湖大队,田墘公社。1989年设内湖管理区,属田墘镇。1999年农村改制后称内湖村委会至今,属田墘街道。内湖村是田墘街道最靠西北的村委,总人口5000多人,内湖村委三面环海,村委会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及海产品加工业。该地盛产的牡厉、海胆等海产品远销海内外。内湖渔港海鲜美食、郑祖禧旅游基地远近闻名。……。
  甘坑村委会位于河东镇北面,距离市区15公里,是河东镇最偏僻的山区村,下辖九个自然,总人口有2300多人,以农业生产为主,是一个贫困的山区村、老区村毗邻大安、八万镇,甘坑村集体经济落后,经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对甘坑村的村容村貌,公路、水利等建设得到初步改善,目前甘坑村有上级帮扶单位的指导下,又经多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发展村集体经济思路,准备挖一口20亩地的鱼圹养殖,包括养鸡、鸭、鹅,计划三……。
  1952年与曲清并为定曲乡,1960年改初级社,1964年改名为定壮大队,1983年改为定壮农管区,1987年改为定壮村委会,1994年改为定壮管理区,1999年改为定壮村委会,沿用至今。定壮村……。
  建国后设为博华乡,属第八区(两城区),1958年更名并设为博社大队,属甲西公社,1966年更名为爱社大队,1979年复名为博社大队,1983年设为博社乡,属甲西区,1987年改为博社村委会,属甲西乡,1994年改为博社管理区,1999年改为博社村委会。此名沿用至今。博社村位于甲西镇西南部,面积约11平方公里,1个自然村,总人口13000多人,是甲西镇纯农村委会,博社村委会距离甲西镇政府6公里,有一……。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