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村、淘宝镇名单。 |
因居委会驻地英村,故名。清末属仁德里十一都英村保。1940年属英村乡英村保。1943年属集美乡英村保。1944年属集美乡东英保。1950年属第二区东英乡。1952年属第三区兑英乡。1955年属后溪区兑英乡。1956年属灌口区侨英乡。1958年10月为郊区后溪公社英村大队。1961年10月划属侨英公社。1964年5月复属后溪公社。1984年10月改后溪乡(1991年改镇)英村村委会。1987年划属集……。 |
前进村委会系厦门市集美区后溪镇隶属的群众自治组织,地处后溪镇西北部,位于324国道与孙坂公路交汇处。全村有6个自然村,分别为苏营社、洪村社、中保社、东边社、郭仔头社、西井社,共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310户,总人口4087人。 前进村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部分村民以房屋出租、入厂就业及养殖灵活就业等。近年来,西井工业区“后溪工业组团”的建立带动了前进村部分自然村的经济发展,从而也提高了全村……。 |
仑上村简介一、地理现状及气候仑上村属后溪镇,下设一个自然村,辖区面积3平方公里左右。位于厦门市集美区后溪镇中部,仑上山南麓。东南靠福厦高速铁路、厦门西客站,北靠市驾驶员考试场,南邻孙坂路,西靠后溪行政村。仑上村冬夏交替明显,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气候温和多雨,四季如春,极宜万物生长,全村绿化覆盖率达5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二、历史沿革仑上村原名锦鲤,因地形似平躺的鲤鱼,人称鲤鱼穴,鲤鱼嘴……。 |
崎沟村简介后溪镇崎沟村位于后溪镇中部,孙坂路旁边,辖有田头社、崎沟社、围仔内社、前行社、碗头崎社、新店社等6村民小组,南承403县道,东临厦漳高速公路,距离后溪镇政府3公里,是厦门北站和区级文物单位圣果院所在地。全村总人口约2650人,940户,村民人均年收入约11000元,主要收入来源为房屋出租、外出务工等。2004年以来,随着集美北大道、1、2、5号安置房地块、中洲路、西客明珠、宏谦物流、海西……。 |
东宅村位于后溪镇中部,孙坂路旁边,东宅村辖区内有白石社、刘厝社、宅尾社、双湖社、六柱社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共计11231户,人口数为3303人,人均年收入9298元。2004年以来,随着大学城、园博苑、西客站、集美新城等项目的建设发展,政府的规划建设已征用我村大部分的农作地,大部分村民失去农作地而不能以农业为生,由此存在较多富余劳动力。为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我村积极配合镇相关部门开展农村……。 |
后垵村位于厦门市集美区后溪镇中部,辖有后垵、田厝、窗内、东厝寨四个自然村,南承403县道,东临厦漳高速公路,距离后溪镇政府3公里,是厦门北站和区级文物单位圣果院的所在地,气候四季如春,交通方便快捷。全村面积3.7平方公里,总人口2699人,共809户,全村共有党员103名,村两委班子成员7人,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先进村”、“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文明村“。……。 |
村东有条江名为瑶江,位于上游,故此得名。清属从顺里瑶头保。1943年属瑶岗乡瑶头保。1950年属第七区瑶头乡。1956年并入惠阳乡,属策槽区。1959年称友谊大队,属策槽公社。1984年改称瑶头村委会,属西柯乡。1994年划归大同镇。2000年大同镇拆分为大同、祥平街道。瑶头村……。 |
西浦村面积3000亩,有8个居民小组,720户,常住人口2560人,流动人口1170人。居民人均纯收入9086元/年,集体积累资金650万元。道路硬化率80%,拥有1个村级文化站点,1个远程教育站点,1个卫生室,1个计生服务室,健身器材3套,并建立有腰鼓队、门球队等特色文体健身队伍。社区有党员90名,入党积极分子14名,平均年龄40岁。社区无较大治安刑事事件发生,文明户创建率达91%。……。 |
美星村面积1400亩,有2个居民小组,290户,常住人口880人,流动人口2856人。居民人均纯收入9086元/年,集体积累资金250万元。道路硬化率90%,拥有3个村级文化站点,1个远程教育站点,1个卫生室,1个计生服务室,健身器材3套,并建立有特色文体健身队伍。社区有党员47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平均年龄40岁。社区无较大治安刑事事件发生,文明户创建率达92%。……。 |
布塘村地处镇南部,辖布塘、陈钦辽、棋盘厝、竹仔林、赵厝、缉仔亭、彭美、美安、大溪9个自然村,有14个村民小组,1209户,3602人,村委会驻布塘。以驻地村名为村委会名。清属同禾里郭田溪(大溪)、后田样保。1943年属同禾乡布塘保。1950年为布塘乡,1961年为布塘大队,属果园公社。1984年改称布塘村委会,属五显乡。有耕地1461亩,农果为主,产稻谷、甘薯、花生、龙眼、桃李等。境内有高龄土矿。……。 |
因莆田的母亲河“木兰溪”流经此处,故名。清代以前为莆田县城郊公社,1958年属莆田县人民公社城郊木兰生产大队,198个小组,1961年属莆田县霞林人民公社木兰生产大队,1968年属莆田县霞林人民公社木兰队革命领导小组,1980年改为莆田县城郊人民公社木兰生产大队,1984年属莆田县霞林街道人民公社木兰村委会,1986年属莆田县霞林街道木兰村委会,1986年至今属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木兰村委会。木兰……。 |
霞皋村座落于木兰溪西畔,地势平坦,324国道贯村而过,高速公路进出口距村约1公里处,全村总面积6.48平方公里,324国道横贯村中心3.4公里。全村现有30个村民小组,1642户,总人口6926人,是华亭镇的人口大村。村设立党委,有党员188人,下设4个党支部。 霞皋村地势平坦,交通便捷,离市区仅7公里之遥,区位优势凸现,成为城厢区华林工业区的中心地带。辖区内已拥有郭氏、肖大妈、万邦电子、力奴等上……。 |
埔柳村位于华亭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西北部,东与前柳村相邻,西与涧口村、走马亭村接壤,南与华亭社区居委会相邻,北靠赖厝村、隆兴村。现有莆永高速、濑榜路自东向西横跨我村,华亭至五云村道自南往北贯穿,村内村道总长约七公里,已基本完成硬化。全村现有耕地七百多亩,山地两千三百多亩,果地一千七百多亩。全村人口6038人,系华亭镇第四人口大村,辖埔头、柳园、山仔、西山、下铁灶五个自然村,二十四个村民小组。设三个党支……。 |
西沙村自古属华亭镇辖下,中唐之前隶司莆田县维新里管治。西沙村下辖1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10户人口2450人,耕面积826亩,林地面积2039亩。西沙村以农业为主,群众对于开荒造田积极性很高。80年代曾是福建省向荒山进军的样板村。现在的西沙又是华林工业园区开发的前沿阵地。该村由西埔、下在、后潭三个基点组成,历史上曾出过不少优秀人物,如林姓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高级参议。……。 |
华亭镇濑溪村位于福厦路、濑榜路交汇处,背靠三紫山,西邻云峰村,南依木兰溪,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总人口1722人,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党员124名(其中女党员28人)。辖内有民营企业、建筑工程承包、建材贸易等,并以第二、第三产业为经济支柱。主要农作物有枇杷、龙眼。长期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广大村民团结奋斗,拼搏进取,以突出生产发展,夯实基层基础,改善人居环境,完……。 |